2015年11月02日 来源:梧州日报 作者:梁宇 黎晓婷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县委书记叶剑强(左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梁杰森(左二)到京南镇调研文化产业发展  

  县长谢善高(后排右二)、县政协主席黄海平(后排左二)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黎志新接见参与该县春晚演出人员  

  苍梧·封开迎新春联欢文艺晚会  

  石桥“三月三”花炮节  

  六堡茶采茶竞赛 

  

  乡村业余文艺采茶剧团 

  创作出版的各类书籍

  编者按:10月26日晚,苍梧县第十届运动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序幕。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队队健步出场的运动员,一阵阵摇旗呐喊的声音,无论是气势,又或是氛围,无不震撼全场,“全民健身、共享县运”壮观的场面充分彰显出该县独特的体育文化魅力……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名片,体育是城市活力的象征,回望“十二五”,苍梧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镇建设强力推进,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民计民生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和谐发展,连续多次荣获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经济的快速腾飞、社会的文明进步,助推文化事业长袖善舞,一路飘红,一路凯歌。

  六堡镇的采茶山歌,以其独特的演唱形式一直传承至今;旺甫镇的麒麟白马舞,是本地区久负盛名的民间艺术奇葩;石桥镇的“三月三”抢花炮、鲤鱼舞;沙头镇大寨村的民间艺术节;木樨舞、鹿儿舞等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有阵地、有队伍、有品牌,“十二五”以来,苍梧县县委、县政府树立“文化强县”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群众文化,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一张闪亮的名片。

  苍梧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优势,2011年,中华诗词学会授予该县“诗词之县”称号。近年来,该县以塑造“人文苍梧”发展战略为指导,努力构建覆盖城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全县崇尚文化、发展文化的良好氛围,文化产业在人民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成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一个地方持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和民族的灵魂,我们不能因昨天辉煌的文化而沾沾自喜,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加快文化建设。”面对新常态,该县县委、县政府不断自加压力,吹响了向文化大县进军的号角。

  重投入 强基础

  站在时代的前列,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把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镇、各部门的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了《十二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出台了《苍梧县优秀文艺创作奖奖励办法(试行)》,积极探索“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文化建设投入机制,以“全党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建设理念,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县四大班子带头,各镇、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建设大格局,并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下达该县建设20户以下直播卫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3071套任务,使广播电视覆盖全县9个镇,134个行政村,11个社区,受益农户23071户,受益人口103953人;相继建成村(社区)体育场地698个,场地面积238751.66平方米,实现农村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完成121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基础设施建设。

  重保护 创品牌

  该县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扶持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保护工作的精神,根据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的特点,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经基层文化工作者利用数年时间深入民间进行普查、挖掘和整理,不遗余力地保护民俗民间文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该县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整理和申报工作,建立了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档案。通过挖掘、收集、整理,该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自治区级2项、市级5项、县级24项。其中,六堡茶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鲤鱼舞、麒麟白马舞列入自治区级名录,石桥镇培中村列入广西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在培育文化传承人工作中,培育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人。本着保护、宣传及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在六堡镇创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保护性生产基地和展示厅,在石桥镇和旺甫镇分别创建鲤鱼舞、麒麟白马舞传习基地和展示厅。该县原创论文《对苍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浅析》《浅析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如何有效得到保护》分别在第六届、第七届广西“魅力北部湾”群众文化理论比赛中荣获三等奖。2013年表演作品《幸福阿婆》《梦苍海》分别获得第二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汇演三等奖。该县文化馆馆属业余团队创作的舞蹈《采茶女》,在梧州市首届舞蹈创作大赛中获二等奖……一大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原形的作品闪耀登上文艺舞台,形成了一张张苍梧县对外宣传的名片。

  此外,该县还积极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据统计,该县收藏有可移动文物的国有单位共4家,调查发现可移动文物将近8000件,需要录入到全国可移动文物平台的文物有2000多件。通过对文物点所在地区进行可移动文物的摸底调查,对该县县内发现的出土文物进行征集,征集到汉钱币、唐开元通宝、宋熙宁元宝等古钱币,南朝陶罐,唐代青瓷四系罐,魂坛以及宋代瓷器等一批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承载着古苍梧及东安区域文化的丰厚积淀,充分向世人展示苍梧县悠久的历史璀璨文化内涵,彰显了千年古郡的历史魅力。

  重强身 塑体魄

  体育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文化传播窗口。“十二五”期间,该县深化体育事业创建工作,促进基层体育发展,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成立了苍梧县冬泳协会、苍梧县老年人体育协会及沙头镇篮球协会。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和体育骨干培养,培训了社会体育指导员144名,扩大了体育组织覆盖面。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积极举办适合不同人群的各类体育比赛,吸引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积极组织篮球、足球、气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队伍参加自治区、梧州市举办的各类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12年,在梧州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上,该县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的成绩,10个单位和10名个人获得梧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积极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完善业余训练网络体系,目前,篮球、田径、跆拳道等项目在训运动员200多名。完善教练员结构工资和训练考勤等制度,努力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向自治区输送优秀后备人才3名,并在各类大赛和综合性运动会上取得了优良成绩。该县在历年的自治区篮球赛、田径锦标赛上,共获得5金6银4铜的优异成绩。其中,在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上,田径运动员刘柱东获得男子青少年甲组七项全能金牌,也是整个梧州市田径代表队唯一一个金牌获得者。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办体育,促使了“锐龙”跆拳道馆、“人民会堂”乒乓球俱乐部、大爽河漂流户外运动休闲基地等社会体育团体出现,并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共举办全县性运动会2次,其他体育赛事100多项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特别是“安全电业杯”篮球赛、沙头镇“腾飞杯”篮球赛、狮寨镇“振狮杯”篮球赛、石桥镇“三月三”篮球赛,经过各级主流媒体的报道,有力地宣传了该县体育事业的发展,扩大了影响力,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展现了苍梧整体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重惠民 享成果

  围绕推进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目标,该县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近年来,该县一方面认真办好季刊《文化苍梧》,围绕苍梧历史、人文、味道、辉煌等内容精心策划了《爱上苍梧》对外宣传画册,成功出版《苍梧艺术》《苍梧将军》《六堡茶诗联选粹》《苍梧民间传说》《家义诗文》《诗词与艺术》等书籍,大力推介该县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全方位挖掘该县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组织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主题文艺晚会、“粤桂情·中国梦”苍梧·封开春节联欢晚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基层文艺晚会、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2周年曲艺晚会、“多彩校园,放飞梦想”第十四届中小学生文化艺术节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通过一个个平台吸引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该县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近年来该县文化馆开展了“百团千场”、“文化惠民”文艺巡回演出系列活动,随着活动内容的多元化、形式的多样化,老百姓纷纷从台下走上了舞台,由观众变为了演员。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该县对不同群体进行了科学分类、精心引导、辅导帮助,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形式,将“百团千场”、“文化惠民”巡演在全县9个镇全面铺开,举办演出500多场次,惠及群众上万人。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激活了阵地、培养了队伍,推进了该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实现了贴近百姓、文化惠民、共享发展成果。

  五年弹指间,高歌破浪行。踏着转型跨越发展的时代节拍,苍梧人民一定会继续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辉煌业绩,热烈拥抱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春天。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