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23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作者:黄占玲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孩子太早看漫画会早熟

  关于读书,每个人的心得都不一样 看看以下3人的读书观是否跟你不谋而合

  核心提示

  在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本报联合接力出版开通了“我们读书吧”热线,征集市民读书故事以及回答市民关于读书的相关疑问,热线一开通,便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关注,在拨打热线介绍读书经验的市民中,既有分享文学书籍应该如何阅读的,也有家长介绍该如何引导小孩读书的,本报精选3个较有趣的读书观,每个人的读书经验都不相同,但读一读他们的经验,也许你会有帮助。

  要精读

  一本书籍要读上 3遍才够味

  陈先生是一位老书迷,在所有书类中,他最喜欢读文学类书籍,读高中时,他最爱读四大名著,到了晚上,为了省电,他常常会和其他同学一起围着一盏灯埋头苦读,“我们那时候没什么其他特别的娱乐活动,看书就是最大的乐趣。”陈先生说。

  出来社会工作后,不管多忙,他仍旧每天都找些书籍来读一读,读书已经成了他的习惯。陈先生认为,现代人读书带着一股浮躁和功利性,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读书,他认为,想要彻底读懂读透一本书,就必须要读3遍以上才能悟透其中的道理,“第一遍只是知道全文,读皮毛;第二遍要读精髓,重读喜欢的片段;第三遍要读感悟,人生也许不能经历书中的故事,但有了这些感悟,世界观就会更广阔。”陈先生说道。

  重沉淀

  读书不写读书笔记 是白读

  小朱是一位大学生,今年读大三,由于父母都喜欢读书,受家庭的影响,她也很喜欢读书,上了大学后,在学习之余,她常喜欢在图书馆里看书,“刚开始会按照老师推荐的书单去看一些专业书,但后来还是觉得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读自己想读的书,这样看书的时候会更投入。”小朱说。

  小朱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看完一本书都要在笔记本上写读书笔记,从大一至今,她写的读书笔记已经有两大本,笔记的内容包括对一本书的感悟理解、喜欢的好段落以及看这本书时的心情,“看一本书就算看三遍也会有忘记的时候,但是如果写成读书笔记,翻一翻就可以回忆起书中的内容。”小朱说道。她认为读一本书最重要的是要获取其中的知识,而读书笔记就是沉淀知识的最好方式之一。

  重筛选

  坚决不让8岁小孩 碰漫画

  李女士一直很注重对儿子的读书教育,从怀孕时,便格外注重胎教,小孩3岁时,为了培养他读书的兴趣,除了每天陪着他读一些儿童读物外,她还给家里订阅了报纸,买回了大量杂志和书籍,让全家人也跟着一起读书,“小孩很喜欢模仿大人的一些行为,每当儿子看见我在读书时,他也会自觉地拿起书本读书。”李女士说。

  她会按照孩子的喜好购买一些书籍给他,如动物世界、科普图书等,但唯一不会购买的书籍是漫画,“家里一本漫画都没有,因为现在的漫画内容都太杂乱了,我无法判断到底哪些适合他,只好不让他看。”李女士说。每次小孩要求购买漫画书时,她都会耐心劝导其不买。“有些人说小孩不看漫画,会缺少童真和乐趣,但如果什么都让孩子看,反而会让孩子早熟。”李女士说道。而今她的小孩在读二年级,每天都会自觉地阅读一个小时的书籍。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香香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