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1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吴福大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昨日,自治区民政厅召开2014年全区清明节暨社会事务工作布置会。据悉,今年广西将在南宁市举行首次花坛葬集体安葬活动,以此倡导一种健康、文明、环保、节约土地资源的殡葬方式,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花葬”活动家属或获500元奖励

  随着葬式的多样化,很多市民知道了所谓“花葬”并非葬花,而是把逝者骨灰和花瓣撒入土中,覆土种植鲜花。这种方式既省力省钱、节约土地资源,又保护生态环境。

  今年清明节期间,自治区民政厅将在南宁试点公益花坛葬,让逝者魂归自然,目前正在全区征集有意参加活动的广西籍逝者家属。公益花坛葬活动拟于4月1日上午在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园的十二生肖花葬区举行,活动中,每具骨灰的家属将得到纪念证和500元现金奖励。有意参加活动的广西籍逝者家属,可按照属地原则与殡葬管理机构联系报名事宜。

  据了解,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园从2008年起就在园区白银岭上开辟了一个“花葬”区,整个花坛直径约30米,占地700多平方米。“花葬”的价格定为660元/位,不再收取管理费等任何其他费用。花葬区还立着一块墓碑,长眠于花丛中的逝者名字都会刻在墓碑上。

  相对于传统墓葬高达上万元的费用和草坪葬、树葬等数千元的费用来说,“花葬”这种价格定在几百元的殡葬方式很经济实惠。而五保户、低保户等特困人群和孤寡老人,凭借居委会、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的证明,将可在墓园享受到丧葬免费的优惠。

  广西殡葬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花葬”“海葬”等不保存骨灰的丧葬方式是国家殡葬改革的最终目的和方向,广西在南宁试点这个葬式,就是要进一步推广。

  广西将出台暂行办法奖励生态安葬

  去年10月,自治区民政厅在北部湾海域举行首次骨灰集体撒海活动,鲜花飞撒,海风拂送,让逝者骨灰魂归浩瀚大海。据悉,去年是广西首次推广集体生态节地安葬方式,然而,由于费用开支较大、补贴标准没有确定等众多方面的原因,海葬活动未能最终在全区扩展开来。今年,广西计划继续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据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广西将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殡葬事业发展规划(2014—2020)》,积极稳妥推行火葬,推动土葬区改革,推进实施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的惠民殡葬政策。

  另外,广西将加强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殡葬设备设施的改造升级,计划新建灌阳、永福殡仪馆,并进行13个馆馆容、馆貌的改造;积极发展城乡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规范经营性公墓建设和管理,大力推行树葬、花葬、海葬等生态节地安葬,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安葬奖励暂行办法》。

  清明殡葬单位祭祀人数或达300万人次

  据介绍,由于今年的清明节适逢广西农历“三月三”首次放假,自治区民政厅预计清明祭祀会呈现祭扫人员增加、出行人数增多、车辆密度大、祭扫高峰提前、时段延长等特点。根据自治区民政厅日前对全区部分殡仪馆、公墓的抽样调查统计,目前骨灰存放量和安葬量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祭扫人数会相应增加。预计今年清明节假日期间,全区约有300万人次、20多万辆车次到全区各级殡葬服务单位开展祭扫活动。

  另据了解,今年广西继续在3月15日至4月15日期间开展以“清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宣传月”活动,以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殡葬行业正能量,唱响推动殡葬改革的主旋律。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