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7日 来源:南国早报 作者:山涧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陕西 山涧

  壮锦、瑶绣和苗绣,是广西世居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因图案精美、工艺精湛而被誉为少数民族的“文化活化石”。近年来,这些“活化石”不同程度上遭遇困境。(相关报道见本报昨日A5版)

  壮锦、瑶绣和苗绣等民族传统工艺品,不仅是广西得天独厚和源远流长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是难得的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遗存,也是振兴民族经济、发家致富和造福一方的优质古老资产,无论是从保护文化和发展经济的角度来讲,都应该保护好,发展好。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也面临严峻的形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由于自身的特性和局限,始终存在着被同化的可能;由于保护和扶持的力度不够,使许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自然消失,加上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一些地方只注重开发,而忽视保护与合理利用等,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出现了保护、继承和发展的危机。

  在多元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与消费时代,一些现代的民族手工艺者正在异化为现代工艺生产线上的流水工人,村寨成为手工艺品生产链条上的代工基地,手工艺人日渐沦为手工匠人甚至是手工工人。一些地方政府出台民间手工技艺帮扶政策时,更多地关注了谋生和经济发展,忽视了民间技艺、工艺品的美术生存环境、文化个性、市场定位和文化产业系统建构等问题,以“短、平、快”的方式仓促进入文化旅游商品市场,陷入了“同质化、低价位、恶性竞争”的市场陷阱之中,丧失了民族手工艺品的文化附加值。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业,和经济活动的结合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的文化发展弊端和文化功利主义色彩。民族手工文化和工艺产品的市场需要分层,手工艺品不能纯粹流于肤浅的旅游商品,也要成为收藏家们手中的艺术珍品,“设计师+民族民间工艺大师”才是保护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的一条可行之路。

  在广西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旅游纪念品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上,既需要内敛的自信,也需要兼容并蓄,师夷长技,用创意的金手指,将广西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播得更遥远。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