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考古专家在龙州县宝剑山一处洞穴遗址发现大量文化遗物,其中骨剑和锯齿刃蚌器属首次发掘
▲宝剑山洞穴遗址。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供图
宝剑山洞穴遗址出土的骨剑。
宝剑山洞穴遗址出土的锯齿刃蚌器。
近日,记者从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获悉,我区近20名考古专家组成左江流域考古调查与试掘课题组,在龙州、宁明、崇左江州区、扶绥等地开展为期两个多月的左江流域考古调查与试掘,并取得重要成果——在岩画周边找到22个遗址,并在宝剑山一处洞穴遗址发现古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其中的骨剑和锯齿刃蚌器是第一次在广西古代遗址中发现
发现:
宝剑山洞穴遗址保存尚好
实际上,考古专家在左江流域的考查工作从2010年就开始了,当年在开展沿江调查时,他们就发现了宝剑山洞穴遗址,但出于保护的考虑,当时没有进行发掘。
今年8月以来,为了配合花山岩画申遗工作,弥补左江岩画周边考古学文化研究的空白,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宁市博物馆、崇左市壮族博物馆、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及崇左市文物部门,在岩画点半径2公里的区域内调查洞穴、台地遗址的情况。至今一共复核和发现了22个遗址,其中既有台地遗址,也有洞穴和岩厦遗址;既有贝丘遗址,也有岩洞葬。
专家们重点调查了沉香角岩厦遗址和宝剑山洞穴遗址。令人惋惜的是,沉香角岩厦遗址已遭到较明显的人为破坏,所幸宝剑山洞穴遗址保存尚好。在洞穴里,专家们欣喜地发现了古代墓葬,并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和水陆生动物遗骸。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杨清平说,宝剑山洞穴遗址在龙州县上金乡两岸村小岸屯左江右岸的一处悬崖上,洞口临江,在河段蓄水的情况下,离水面大约10米。洞口外部没有发现道路或人工开凿的痕迹,考古人员只能架设悬梯爬进洞里。根据推测,古时的河水水位比现在更低。
收获:
首次发掘骨剑和锯齿状刃蚌器
考古人员进入洞穴后,发现洞穴的面积约有120平方米。考古人员选定了10多平方米的面积开始试掘,在手工铲的缓慢挖掘下,沉睡了三四千年的珍贵文物一点点地露出真容。
通过试掘,考古人员发现洞穴内的堆积层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上部堆积为岩洞葬,下部堆积为贝丘遗址,两个时期的文化大致衔接。岩洞葬的葬式为屈肢葬,这与广西其他地方的岩洞葬相似。出土的遗物有石器、陶器、蚌器、骨器等,石器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石片等。陶器为夹砂陶,以釜罐类为主,大部分器物还装饰有细绳纹。
继续挖掘时,更大的惊喜破土而出——一把动物骨骼制成的骨剑,长度约有20多厘米,手柄处呈亚字形格,刀刃上有两组倒钩,均打磨得相当精细。
这把骨剑用来干什么杨清平说:“骨剑如果用于格斗或狩猪,恐怕硬度不够,因此我们猜测应该是用于祭祀,或作为权力的象征。”
考古人员还发现了锯齿刃蚌器。这是一些长约10厘米的普通蚌壳,边缘被打制成锯齿状的刃部,估计是古人用来切割食物、刮鱼鳞的——如果他们在烹饪时也刮鱼鳞的话。杨清平告诉记者,这是又一个重大发现,因为在广西的其他地方,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锯齿状的蚌器,甚至连蚌器都很少见到。
意义:
洞穴遗址为花山岩画增色
宝剑山洞穴遗址的丰厚馈赠,令考古小组欣喜不已。总体来看,该洞穴遗址出土的器物很有特色,出土的双肩蚌铲不仅数量多,而且制作精美,初步判断洞穴遗址的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或者更晚一些。
“这里的堆积层最厚有2.5米,在广西各地遗址中算是很厚了。出土的蚌器特别多,大约有50件,其他遗址只有几件。”杨清平说,在宝剑山洞穴遗址旁边约5米的崖壁上,就有花山岩画。虽然目前没有发现洞穴遗址与花山岩画的直接关系,但出土器物中体现出来的土著性,与左江岩画的土著性应该是一脉相承的。该遗址的发掘,对于深入研究左江岩画文化遗产的历史与演变、族属等具有重大价值。
在试掘中考古人员还发现,堆积层中有不少淤泥,而岩洞葬的骨架也比较散乱,说明洞穴曾经被大水淹过。估计在遥远的古代,曾经有过一段多雨、洪涝的时期。试想“大禹治水”等故事也许并非传说,而宝剑山洞穴居民的子孙也许在多年后绘制出了花山岩画。种种推测,不由令人神往。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龙州县]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花山岩画申遗工作
4月27日,记者从市申遗办获悉,自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工作启动以来,龙州县多措并举,吹响申遗工作集结号,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详细】
钟启泉赴龙州县参加扶贫开发“第一书记产业联盟”调研考察
3月19-20日,广西县域科学发展促进会与广西生产力学会联合组成调研组到龙州县开展“第一书记产业联盟”考察调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甘幼玶、自治区党委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广西县域科学发展促进会会长钟启泉、自治区政协原农委主任、原百色地委书记刘咸岳、自治 【详细】
[龙州县]促“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
3月16日,在龙州县水口口岸,联检大楼外墙正架着装修用的铁架,围着施工安全网,一旁规则地码着一排排瓷砖,施工人员在紧张施工……这是龙州大力开展口岸提级升格建设的一个热闹场景,该县正以口岸建设力促边贸由“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 【详细】
[龙州县]上千农民“大榕树课堂”学技术
3月11日,在龙州县上降乡梓丛村“大榕树课堂”,来自畜牧水产部门的专家正在给村民讲授科技种养,100多名村民听得津津有味。自“大榕树课堂”设立以来,该村充分利用大榕树活动场地,开展政策宣讲、技术培训、文体比赛等活动。 【详细】
[龙州县]力促外贸经济大发展
3月12日,在龙州县水口口岸,联检大楼外墙正架着装修用的铁架,围着施工安全网,一旁规则地码着一排排瓷砖,刚刚过年回来的施工人员在紧张施工……这是龙州大力开展口岸提级升格建设的一个热闹场景,更是龙州在新的一年吹响力促外贸经济大发展的冲锋号。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