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8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翁晔 延焱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面对严峻的艾滋病疫情,广西从2010年起开始实施为期5年的防艾攻坚工程,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艾滋病防控规范化体系。日前,记者调查了解到,该防控体系已初见成效。此外,广西卫生部门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适度调整保密、宣传政策,并加强艾滋病源头管理,三管齐下,艾滋病防治取得了“四降三提高”的显著成绩。

  ——给紧箍咒“解咒” 村医渐成防艾“排头兵”

  在广西龙州县龙州镇东合村村医林江的医诊包里,除了平时常用的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计等,最近又多了一摞艾滋病宣传资料,“如果是识字的年轻人就给他看文字,如果是年纪大不懂字的就给他们看图片。”

  据了解,为了能够落实艾滋病的保密制度,我国的防艾工作只下放到县一级,乡、村一级的卫生部门都不能够进行参与。葛宪民表示,在农村艾滋病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2012年广西给乡、村一级卫生部门不能参与防艾工作的“紧箍咒”解咒,由卫生厅下文,将基层卫生组织纳入到整个防艾网络建设中。

  “广西的防艾形势越来越严重,它的流行病学的形势已从最开始‘主要集中在城市、传染途径以吸毒为主’,转变为‘90%的病例是在农村、传播形式也以性传播为主’。”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艾滋病综合协调与宣传干预处处长葛宪民说。

  按照广西防艾“县、乡、村三级防控网”的要求,县疾控中心主要负责制订计划和工作指导;乡镇卫生院防艾组主要负责防艾宣传干预和管理,指导乡村医生开展具体工作;村卫生室的村医则成为最基层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员。

  “我每个月走两到三个屯,每家每户都要走到。”林江在东合村要负责11个屯的走访宣传工作:“相对于县里面的宣传,我们村医更熟悉村里的情况,每家每户的小孩老人都了解。村民也更加信任我们,不会躲避我们,沟通起来也没有障碍。”

  以广西龙州县为例,县乡村三级防控网络已起到了遏制艾滋病蔓延势头的作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龙州县报告病例与上一年相比减少了35.6%,病死病例为零,性病发率也有显著的下降。

  ——调整保密及宣传政策 变“过度”为“适度”

  在实践过程中,自治区卫生厅也根据广西疫情发展的情况,对保密及宣传政策做出了新的调整和规定。

  在保密政策上,根据今年7月1日实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艾滋病防治条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被赋予了一定的告知权。

  依据该《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在得知阳性结果后一个月内,应当将感染状况告知配偶或者与其有性关系者,或者委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代为告知其配偶或者与其有相关系者。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告知或者不委托告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权告知其配偶或者与其有性关系者。

  葛宪民表示,如今全国艾滋病病例已经达到51万例,如果再进行完全的保密制度,相对于一些人来讲,他们的知情权和健康权就被剥夺了。

  在宣传政策上,过去对于艾滋病的宣传大多是针对吸毒人员和卖淫人员,而针对普通民众的艾滋病危害及病症的宣传都经过包装,难以让民众警觉,也达不到宣传的目的。

  “以前的宣传以‘关怀式宣传’为主,告诉人们同情病人、减少歧视,着力点放在关怀政策,例如免费诊断、免费治疗、免费母婴阻断以及低保救助等。”广西壮族自治区疾控中心防艾所副所长张鸿满介绍,这种宣传有时会“关怀过度”,导致群众放松警觉,“所以我们的宣传策略由原来的关怀式宣传向‘强化式转变’转变,多向群众强调艾滋病的危害性。”

  ——多部门协调 强化源头管理

  “艾滋病是一种社会性疾病,仅靠防艾办是做不好的。没有教育部门的配合、没有公安部门的配合,不可能降低病例。”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李国坚说。

  李国坚介绍,现在广西很多地方的卫生部门已经开始与公安部门协作,对辖区内失足妇女进行摸底排查,重点打击城乡结合部、乡镇、村屯的卖淫嫖娼活动,切断经性传播艾滋病的途径。

  同时,为避免一个地区打击力度较大,卖淫嫖娼活动转移到周边的县市的情况,广西卫生部门还探索联合周边的县市进行联防联打。

  现在,广西各县已逐步完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据龙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医护人员介绍,他们如今已经完善了宣传室、咨询室、抽血室以及档案室等。在今年上半年,共入户宣传19564户,受众人数达到58530人次。

  据介绍,随着广西艾滋病县乡村三级防控网络的逐步建成以及各项防艾工作的推开,广西艾滋病新发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报告当年死亡数、性病报告发病数、梅毒报告发病数都出现下降,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染源跟踪管理率、艾滋病病人治疗率明显提高。2012年来,广西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首次出现增速放缓,防艾攻坚取得重要进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