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文场(资料图片)
■今日视点
壹
文场、渔鼓、零零落,你可曾听过
说到曲艺,人们很自然想到东北二人转、相声、快板之类。但若在“曲艺”前加“广西”两字——广西曲艺,很多人就“懵”了。这种“说唱艺术”,广西到底有哪些
“是谁家,铜琶铁板在江心唱月影儿浮波上——”广西文场的动人旋律,让陈秀芬的童年就在这种清唱剧类型的曲艺中度过。文场又叫“文玩子”、“小曲”,清道光年间由江浙一带传入,后与桂林方言融合,并受当地民歌、戏曲影响,形成广西最有代表性的曲艺。
上世纪50年代,年少的陈秀芬常看到叔叔邀了一群文场的“耍友”到家里玩唱。她听得入了神,连作业也忘了做。趁着大人不在,她常偷穿戏服模仿曲目中的角色。由此,她对广西文场着了迷。长大后,她背着家人去报名“桂林市文场戏曲训练班”,凭着儿时偷学的技艺被顺利录取。由于流传民间的文场多由盲艺人传唱,陈秀芬与训练班同学请来盲艺人传教,加上训练班老师的教授,她们成了第一批将文场戏搬上舞台、正式演出的专业演员。1982年,陈秀芬演唱的广西文场《五娘上京》代表广西参加全国曲艺比赛,获得了一等奖。
时光荏苒几十年,广西文场的辉煌一如这一代曲艺演员的年华渐渐老去。“现在的年轻人听见‘广西文场’这个词,多是一头雾水,更不用说传承了。”采访中,一位年过八旬的老演员感慨道。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转变,许多曲艺形式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濒临消亡。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曾有400多种曲艺演出,如今仍能演出的不到80种。除相声、评书、东北二人转、苏州评弹等,其余曲种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一些曲种已在人们视野中销声匿迹。广西可考的曲艺形式有五六十种,但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和自生自灭的状态。比如汉族的文场、渔鼓、零零落,壮族的末伦、天琴等,瑶族的玲鼓,侗族的琵琶歌……很多人都未曾看过,甚至听其名字都觉陌生。
贰
“南腔”为何比不过“北调”
人们对曲艺与戏剧往往容易混淆,相比戏剧的多样化,曲艺只是一种说唱艺术。但无论何样形式,相声、二人转这些玩意,即便不是北方人,也会耳熟能详。而广西的曲艺,受其地理位置、经济环境、历史条件、文化生态影响,没有全国知名的曲艺品种,也没有全国知名的曲艺大家,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
对此,广西曲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蒙海宽总结了几个原因:生活习惯不一样,语言环境障碍,使得难以统一,更难以走出广西。没有专业的演出团体,观众没有欣赏专业曲艺表演的平台;没有专业的刊物,曲艺人员没有发表作品的载体多方面原因制约曲艺的发展。
广西戏剧曾有八大剧团的阵势,曲艺这方面,则没有一个专业团体。此前唯一的桂林曲艺团,如今也与桂林市彩调团、桂剧团三团合并为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此外,就是县一级的文工团,夹杂曲艺的表演。无论舞台抑或晚会,冷门的曲艺只能是歌舞表演的茶点配餐。
每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相声、小品必不可少。可以说,它们的繁荣得益于春晚这样全国性的大舞台。反观广西曲艺,多年来仅靠少数曲艺作者创作来支撑,靠民间曲艺爱好者的执著追求维持。由于缺乏作品发表园地和舞台演出机会,曲艺作者便缺少创作热情。
靠口口相传的曲艺形式,传承人的问题成了制约曲艺发展的瓶颈。由于曲艺形式比较单一,说唱的功夫就要求甚高。加上广西曲艺有别于北方曲艺,多了武打的元素,因而对演员能文能武的要求就会偏高。“北方的二人转、相声等,能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真正代代相传的曲艺世家。”蒙海宽说,“我们很多曲艺人员则都是半路出家,基本功、文化底蕴等方面不够扎实,也没有专门的学校开设专业进行培养,因此很多曲艺品种后继无人。”
叁
天琴唱出新音调
为改变曲艺弱化的局面,广西曲协将曲艺发展的重点放在少数民族曲艺,通过两年一次的广西曲艺文学奖,激发曲艺创作者创作。
在连续三届的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中,广西选送的少数民族曲艺每次都获大奖,比如广西文场《春兰吟》、壮族末伦《蝴蝶歌飞》、京族弹唱《独弦情》。今年广西曲协还将主推壮族末伦曲目参加10月份在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
少数民族曲艺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之余,也让人思虑一个问题,单靠评奖和展演发展曲艺,在本土并没有形成很好的文化氛围和市场,便会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感觉。毕竟曲艺来自民间,只有存活民间才是其生命价值所在。
就曲艺本身内容形式而言,唯有加入新元素,适应现代艺术发展,才有可能被现代人所接受。
“借鉴相声以铺垫性语言、评书以开场白形式、二人转以演员绝活来拉近观众距离。直奔主题的广西曲艺,在内容方面还要善于运用武打元素,更重要的是添加百姓所见所闻的东西。”广西曲协主席邱有源倡议,“创作适应现代的新题材,在曲艺音乐曲调方面进行改革,在保持其本质本真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技术进行推广;将曲艺引入艺术院校课堂,将产业人士引进开发曲艺市场。”
如今较有发展的曲艺品种,都是想方设法在传统表现手法上力求创新,运用更加丰富的艺术手段,挤入现代观众视野。今年7月,广西曲艺节目《天琴的传说》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曲艺展演,获得优秀节目奖项。天琴是脱壳于广西曲艺的一种新形式,正衍变为非曲艺的天琴音乐传唱和艺术表演,在南宁国际民歌节的大舞台上唱响。专业人士认为,这或许是曲艺能够在现代社会延续生命光彩的另一种方式。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首届工业博览会隆重开幕 陈武宣布开幕并参观展览
“要让更多的朋友认识广西工业产品、了解广西工业产品、喜爱广西工业产品,为广西工业产品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4月30日,为期4天的广西首届工业博览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自治区主席陈武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详细】
潘文峰:关于广西2015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说明与具体要求
根据摸底调查,2014—2020年全区搬迁意愿较强的农村群众有150万人,贫困群众希望通过易地搬迁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为此,2014年6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大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从2014年起至2020年,全区每年搬迁安置扶贫生态对象10万人左右。考虑到群众需 【详细】
钟启泉出席2015年广西生产力学会学习交流会
4月29日下午,2015年广西生产力学会学习交流会在自治区党校召开,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徐文彦、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苏道俨、广西生产力学会会长、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刘军、广西生产力学会执行会长、广西县域科学发展促进会会长钟启泉、广西生产力学 【详细】
2015年广西生产力学会学习交流会在南宁召开
4月29日下午,2015年广西生产力学会学习交流会在自治区党校召开,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徐文彦、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苏道俨、广西生产力学会会长、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刘军、广西生产力学会执行会长、广西县域科学发展促进会会长钟启泉、广西生产力学 【详细】
广西首季CPI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3% 高出全国1%
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调查统计,今年1、2、3月广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分别上涨1.0%、1.5%和1.5%,与全国相比,前三个月各月分别高于全国0.2、0.1和0.1个百分点,首季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