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前的左江斜塔。资料图片
▲维修后的左江斜塔。 罗劲松/摄
此前默默无闻的南宁市宗圣源祠,近期在邕城乃至京城媒体上突然成了一个被关注的热词。
首先是南国早报记者接到报料,现场走访后发现被列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宗圣源祠在维修中为求省钱省事,管理者与临近的楼盘施工方协商进行“互动施工”,结果导致文物严重受损。
接着,中国青年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承担宗圣源祠维修任务的施工队并不具备古建筑维修专业资质。管理者之所以选择与这支没有专业资质的施工队“互动”,是因为在维修经费捉襟见肘又得不到相关管理部门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如此看来,不具备古建筑维修专业资质,是造成这次宗圣源祠遭受“维修性破坏”的主要原因。
然而,在笔者多年来对广西古建筑保护、维修工作的采访过程中,深有感触的却是更令人担忧的另一种现象——即便是在“有资金支持、有专业人员参与、有文物保护部门管理”的状态下,对文物的“维护性破坏”现象同样在不断地发生着,而且还破坏得“振振有词”——
10多年前,笔者在赴崇左进行专题采访时,于街头巷尾听得当地百姓愤愤议论:“哪里来的陋嘢施工队,把我们的左江斜塔给修坏了!”疑惑之下马上赶到城外左江边,眼前的情景果然令人惊叹——斜立于江中礁石上的原本古朴雅致的左江斜塔,被抹上一层厚厚的白灰浆,古朴的老塔变成了刺眼的“新塔”,原本饱经沧桑的历史韵味荡然无存。
如此拙劣的维修行为,究竟是哪支“陋嘢施工队”所为
笔者追踪探访后,吃惊地发现:主持维修左江斜塔的施工负责人并非“陋嘢”,而是当时自治区文物工作队的专业技术人员!
找出当年撰写的报道,那位负责维修左江斜塔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所作的辩解,又呈现在眼前。他的说法是:古建筑维修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有的主张“修旧如旧”,有的主张“修旧如新”。据我们维修时考证,左江斜塔在最初建塔时,是抹有一层白灰浆的,只不过后来在岁月流逝、风吹雨打中脱落了。我们现在给它重新抹上一层白灰浆,正是恢复了左江斜塔初建时的原貌。
对于这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辩解,当时正在崇左进行科学考察的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在今人眼里,左江斜塔之所以美,就在于它保留了古塔朴实雅致的风貌和诸多珍贵的历史信息。残缺,本身就是一种美。现在这样进行变旧为新的维修,加固的目的是达到了,但附着在塔体上的历史信息被掩盖了,古塔历经岁月沧桑所特有的美也消失了……”
在此后的追踪采访中,笔者更吃惊地发现:正是经这样一些专业文物维修人员之手,桂平的东塔、武鸣的文江塔、兴业的石嶷文塔……相继被强行披上灰浆“新衣”,一一失去了原本特有的古塔风韵。
“不改变文物原状”,以“最小干预对待文物”,是国际上通行的文化遗产保护、维修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指出,文物建筑维修必须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即便是像笔者这样的非文物保护专业人士,也明白一个道理:历经岁月沧桑留存至今的文物建筑,其建筑主体叠加着各个时代传递至今的工艺技术和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社会信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在进行保护性维修中,现代人几乎不可能完全领会并掌握前辈匠人营建时的良苦用心和当时所运用的独特营造技术手段及材料,如果自作聪明靠想当然去“恢复原貌”,其结果往往是破坏现状,毁损历史,将真古董变为“废古董”、“假古董”,造成永远的遗憾。
近年来,在相关管理部门组织下广泛开展的大规模维修、迁建文物建筑工程,催生了社会上一个新型产业——寄生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肌体”上的种种古建筑设计、维修公司和施工队伍。在媒体的不断曝光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公司和施工队伍中不乏在文物维修“市场化、商业化”背景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在设计、施工时环环偷工减料,谋取私利,最终造成文物惨遭“维修性破坏”的恶劣行为。由此可见,在文物保护、维修工作中,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如一些管理人员所叹息的“缺乏资金”,而是缺乏普遍的保护意识和科学的保护制度,缺乏严格的文物保护执法行为。
宗圣源祠遭毁损一事经媒体曝光后,据称非法施工行为已被制止,有关管理部门正在让具有文物维修资质的单位重新拟定维修方案。但愿类似左江斜塔、宗圣源祠遭“维修性破坏”的遗憾不要再出现在其他文物身上;但愿有关管理部门从此真正做到“高度重视”,切实保护、维修好南宁市已经屈指可数的文物古迹。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南宁:国企资产租赁首次纳入交易所
4月29日,南宁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委托广西联合产权交易所,对集团公司本部及下属企业53间租赁合同到期的商铺面向社会公开招租,经过激烈的公开竞争,最后成交年租金价为314.64万元,原租金价为138.69万元,增幅达126.86%。 【详细】
2015年广西生产力学会学习交流会在南宁召开
4月29日下午,2015年广西生产力学会学习交流会在自治区党校召开,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徐文彦、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苏道俨、广西生产力学会会长、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刘军、广西生产力学会执行会长、广西县域科学发展促进会会长钟启泉、广西生产力学 【详细】
南宁支持企业专利质押贷款 最高可获贴息补助40万
“为了推进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南宁市日前启动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工作,市政府今年安排500万元用于补助企业偿还贷款利息,最高可获贴息补助40万元。”这是记者4月28日从南宁市科技局获悉的消息。 【详细】
南宁永和大桥月底起全封闭施工
记者从南宁市交通运输局获悉:4月30日23时起至6月30日24时止,南宁市永和大桥将进行全封闭施工 【详细】
全国测绘资质管理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4月28日,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举办的测绘资质管理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广西作为7个先进省(区)之一,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