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22日 来源:南国早报 作者:郭燕群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7月18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向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提交调研报告,就我区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当前,多数试点村寨虽制定了3年建设规划,但缺乏可操作性。例如,有些村寨民居的传统样式现代实用性不强,暴露在外的木质门窗不耐风雨易腐烂,传统文化要素复制过多,没有创新等;有的村寨建设规划目标任务不明确或不切实际,难以组织实施;有的村寨建设规划急于求成,盘子摊得太大,项目资金却无法保证,管理也跟不上,达不到预期效果。

  还有些地方的民居改造,“改没了”民族特色。例如,有的村寨在进行村寨防火改造时,破坏了村寨的整体性和原有风貌;有的村寨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套用其他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房设计图进行民居改造,既破坏了村寨的原始风格,又没有体现民族特色。

  对此,调研组在报告中开出“民居保护要彰显特色”的药方。建议尽快编制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由自治区各级政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各个村寨的特色和类型,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编制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避免千村一面、千寨一律。

  建议提出,对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和特色民居进行抢救、修复;对已建好的水泥房采用“穿衣戴帽”的方式,对屋顶、楼面、门窗、外墙进行统一改造,增加民族文化元素,彰显民族特色;对需要重建的民居,采取统一设计、资金扶持等措施,引导、鼓励村民建设带有民族特点的新民居,在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生活便利。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