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印象·刘三姐”主唱苏燕玲是一名新委员,采访时她用两个故事打开了话匣子。
她说,防城文化馆的苏海珍是广西特有的传统技艺——京族独弦琴演奏的传人,然而现今,却几乎找不到接班人,因为现在的孩子认为花时间学会了也难找工作。另一个则是她到苗寨演出,与群众互动中她提出让苗家小伙姑娘用当地语言唱些歌,可竟然没有一人会唱。广西民族文化面临失传的现状让她忧心忡忡。
现任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所长的苏燕玲,致力于把民族文化的传承引入大学课堂。她在学校开设了“广西民歌及东南亚民歌的赏析”选修课,把黑衣壮山歌、天琴弹唱等加进教学课程,收到的效果令她惊喜。不少学生反映“想不到还有这么优美的旋律”,由于有了兴趣,参与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传统的文化得到自觉传承。“这就是一种正能量。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引导、培养。”
苏燕玲认为,当前国家对民族文化的宣传和普及的力度仍然不够。比如京剧在国外演出,打出的广告往往是“中国最伟大最古老的传统艺术”,而在国内却无法普及。为此,她呼吁,重视在教育中加大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引导与培育,同时在就业等方面出台一些特殊政策,以此为导向吸引更多的学生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住桂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在邕召开
4月28日,住桂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在南宁召开。会议总结住桂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的履职情况,围绕如何进一步发挥好住桂政协委员的作用进行探讨交流。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际瓦主持会议并讲话 【详细】
北海市:引导农民申办农业品牌商标
“申办商标有什么好处和作用”、“农产品申办商标,国家和地方政府有什么优惠政策”……4月17日,银海区首次别开生面的特色农业品牌商标培训活动在该区福成镇举行。 【详细】
[田阳县]依托特色文化资源 打造壮民族文化品牌
田阳县是壮民族的发祥地,是明代抗倭女杰瓦氏夫人的故乡。近年来,田阳县加紧对县内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抢救、保护,依托“布洛陀文化、舞狮文化、瓦氏文化、歌圩文化、红色文化”五大特色文化,全力打造壮民族文化品牌。 【详细】
彭清华: 多创作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
又是一年一度的“三月三”。4月18日晚,大型壮族魔幻杂技剧《百鸟衣》在南宁剧场隆重上演,拉开广西“三月三”文化活动的序幕。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与首府群众一起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彭清华与演员合影留念并讲话。 【详细】
三农时评:工程移民需要补贴 更要产业扶持
河南淅川县渔民为了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放弃了效益颇丰的网箱养鱼,转而寻找其他生路。在这过程中,有“舍小家为大家”的豪迈,也有损失惨重转产有成有败的喜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