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2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钟 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我国,诗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典诗到现代诗,名篇佳作美不胜收。特别是古典诗歌,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形象生动、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是小学生增强语感,增强记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好教材。

  要学好古诗文,背诵是主要手段。儿童时期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幼学如漆,为孩子打好丰富的人生底色,为我们民族打好厚实的文化底蕴,要靠我们祖先的智慧,靠我们母语文化的乳汁。学生诵读古诗文,本身是一种文学积累,而积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小学生自觉性不强,随着学习古诗文数量的增多,时间的推移,往往会失去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坚持不懈地学古诗,变被动为主动呢本人以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要让其兴趣经久不衰,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故事激趣

  在学生学习古诗文时,适时地引入某段背景故事或诗人轶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前,可以讲讲张继赴京应试落举,心情郁闷而写下此诗的故事;在教学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时,可以讲讲“推敲的由来”。当然,在学完某首古诗后,让学生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编成故事,也能很好地激发兴趣。

  二、情境激趣

  我国有许多历史悠久的节日,在某个节日到来之际,学习有关这个节日的古诗,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清明节可学习杜牧的《清明》或韩羽的《寒食》;在重阳节,可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春节可学习王安石的《元日》等。小学生很喜欢外出游玩,教师可利用这些机会适时教学。在组织学生踏青赏春时,可在盎然春意中吟出朱熹的《春日》;在秋游观赏满山枫叶时,可诵读杜牧的《山行》。

  三、绘画激趣

  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绝佳的画,根据古诗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悟其意,绘其景。如在教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在学生理解诗意后,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美术基础,大胆地发挥想象,人人画一幅“儿童追蝶图”。在教《锄禾》时,教师可一边让学生诵古诗,一边配上“一个太阳、一片禾苗、一个老农手拿一把锄头在锄禾”的画面,并适时加上几滴豆大的汗珠,这样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像插上了翅膀,进而激发其学古诗的兴趣。

  在古诗文教学中,还可以采用“猜谜语”、“配诗乐”、“出诗园”、“演小品”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圆故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