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1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唐广生 李世林 黎振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荔浦县新坪镇,有一位十里八村公认的尊老爱老好儿媳,是她,撑起了莫家的一片天;是她,25年如一日照料瘫痪婆婆,让孝心温暖了老人的心灵,以孝心谱写了一曲和谐社会乐章,用孝心演绎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顺歌”。她就是被全国敬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评为2010年“孝亲敬老之星”的连福娟。

  “我进了莫家的门,就是莫家的一员。”

  今年45岁的连福娟,25年前嫁给了新坪镇新坪社区的莫家平。嫁到兴坪之初,丈夫的养父母已经60岁了,婆婆吴秀琼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公公也体弱多病,时常问医。

  望着风烛残年的两位老人,连福娟心绪难静。面对新进门的儿媳,两位老人也心存疑虑,生怕被嫌弃。猜透了老人心思的连福娟笑着说:“请你们放心,既然进了莫家的门,我就是莫家的一员,作为晚辈,我有责任承担起伺候老人的担子。”

  从此,照顾婆婆一日三餐、生活起居的活,就落到连福娟的身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

  1986年至今,连福娟带着婆婆先后数十次到荔浦县城求医,每次都得治疗1个多月。在这期间,她每天都从家里到医院往返几十里路,风雨无阻。

  有时丈夫劝她歇歇,说他一个人照顾老人就行了,她却说:“你是男人,不细心,我不放心,别让妈受委屈。”

  “这儿媳真好,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呀!”

  婆婆瘫痪后脾气暴躁,遇有不顺心,就会发脾气摔碗扔筷子。有时,连丈夫莫家平都忍受不了,免不了想争辩几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连福娟总是劝说丈夫:“妈老了,又有病,整天躺在床上,难免心里烦闷,你就让她发泄发泄吧!没事的。”

  每天天还未大亮,连福娟就起床做好一家人的饭菜,再单独为婆婆开小灶。

  婆婆饭量不错,但要一天多餐,连福娟每天得为婆婆做5顿饭。她总是变着花样做些有营养、易消化的饭菜,让老人吃好。有时外出到县城办事,或到镇上赶集,也不忘为老人买回一些她爱吃的点心。

  在医院里,她除了每天给老人喂水喂药、洗脸喂饭,还要为老人擦屎倒尿,从不嫌脏嫌累,更没有叫苦埋怨。同病房的人很是羡慕,婆婆会自豪地说:“这是我儿媳。” “哎呀,这儿媳真好,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呀!”旁人由衷地赞叹。

  “妈,你就把我当成亲女儿吧!”

  每天早上,连福娟都端上一盆温水,帮老人洗脸擦手,穿衣梳头。为避免老人整天躺在床上患上褥疮,她坚持每天为老人翻身、擦身。刚开始时,老人有些不好意思,连福娟开导婆婆:“妈,身体要紧,你就把我当成亲女儿吧!”从此,婆婆大大方方地接受了连福娟为她擦洗身子。这一擦,便是25年。

  2004年,公公得了重病,连福娟也尽力照顾,直到2005年公公去世。

  连福娟不但孝顺父母,与丈夫也相亲相爱,他们相互体贴,患难与共,两个女儿,一个已出嫁,一个还在重点高中读书。受母亲影响,两个女儿也知书达理,孝心十足。

  连福娟生活朴素,勤俭持家,除了种好自家的田地,还到街上卖些小菜,补贴家用。一家人在她的细心呵护下,其乐融融,幸福美满。

  25年如一日照料瘫痪婆婆,连福娟用自己的行动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孝顺老人、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也给周围的人树立了榜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圆故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