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贺根生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日,作为广西科技大厦配套工程的一、二号中试车间开始动工修建,这是广西科学院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在推进科研与生产结合、服务广西经济建设的道路上,取得的又一实质性进步。

  “把院的发展与自治区的发展结合起来,想广西发展之所想,急广西发展之所急,服务广西经济,为广西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是广西科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院的发展新思路。

  为了解决阻碍院发展的突出问题,更好地发挥科技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广西科学院分别召开了科技人员、老干部座谈会,走访下属研究机构,展开专题调研。在认真听取科技人员、干部职工意见、建议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对院的发展思路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一是转变院的工作重心和院机关职能,将院机关由过去管理为主转为以科研为主;二是整合院机关机构和人员,将院合作发展处与科研管理处合署办公,把院的有限资源集中到科研上;三是制订加快发展优势学科、做强广西资源强势产业急需学科的新发展目标,举全院之力全力打造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院广西东盟海洋研究中心建设,以更好地适应广西热带、亚热带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对科技支撑的需求。

  发展科技也要讲科学。广西科学院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认识到,讲发展离不开当时、当地的环境与条件,必须切合自身的实际。一个地处经济后发展民族地区的科研机构,在构建创新平台时,更应遵循“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实行有限目标发展;在创新平台建设中,更要注意寻找一条既能实现科技创新跨越发展,又符合自身实际的切实可行道路。加强外引内联,就是该院加快发展采取的重要举措。

  为此,他们出台了引进、稳住人才政策,吸纳了2名高层次学科人才;通过与广西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南宁中诺生物公司等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共同申报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承办生物质能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研讨会,与美国1990学社、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巴西费蒙特发酵技术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凯赛生物技术公司等国内生物能源领域同行建立联系,并分别与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巴西费蒙特发酵技术有限公司就“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技术研发”达成合作协议。

  这些新举措现正在展现成效。该院广西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和自治区生物燃料乙醇研发项目,已取得了可喜进展;引进的一名博士与他人合著的英文著作《计算变异学讲义》最近已由美国纽约新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院海洋中心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开放开发中海岸资源利用保护咨询服务的作用日益凸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木偶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