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3月24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王立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广西壮族自主权多年来一直重视发展民族教育。记者23日从自治区教育厅获悉,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广西民族教育形成了大中小学"一条龙"的格局,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学生人均校舍面积、校舍质量、教学设备水平等达到广西平均水平。

    为加快民族地区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九五"和"十五"期间,中央和广西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组织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项目、"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教育项目和"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教育项目等。

    同时,广西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教育事业2003年至2007年发展规划》,拨出专款建设独立建制的民族小学、民族初中,在24个民族县、边境县、革命老区县的50多所中小学举办寄宿制民族高小班、初中班,并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寄宿民族班学生生活补助标准,使享受补助的学生由2003年的15630人增加到2006年的38550人。

    自治区教育厅新闻发言人李清先告诉记者,从1996年开始,广西还通过支教工作帮助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包括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帮扶教育工作,广西大中城市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学校工程,自治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帮扶学校活动,广东对口支援广西贫困地区学校工程等四项支教工作。

    广西民族大学有来自30多个不同少数民族的学生,占在校生总人数约60%,学校长期开设《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课程,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课程学科带头人龚永辉说,学习这门课程,使大学生树立无产阶级的民族观,了解党的民族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等,从而自觉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李清先说,目前广西百色、河池、崇左、来宾、柳州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学生人均校舍面积、校舍质量、教学设备水平等与较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缩小,达到广西平均水平。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