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1月22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王立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正在召开的广西“两会”上,广西部分政协委员提出,应重视乡土教材的开发和使用,让年轻一代树立一种“珍视乡土”的价值观。

  “乡土教材”是相对国家统编教材而言的,以讲述乡土历史和现实最具代表性的人、事、物为主,内容涵盖当地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民族风情习俗、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

  民进广西区委会政协委员提出,随着现代教育的价值观日益城市化、国际化,一些青少年对本土文化有认识上的陌生感,以及情感和心理上的疏离感,而乡土教育则能建立青少年与乡土的精神血缘联系,也关系到优良传统的继承。

  采访中一些政协委员告诉记者,现行乡土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过于传统;已有乡土教材生存空间狭窄,使用率低;乡土教材的开发及推广经费不足、人力稀缺;乡土教材的内涵与外延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关注和研究缺乏等。

  为此,广西一些政协委员建议:

  开设乡土教育正式课程,重新编写教材,尝试以市为单位,根据各自特点和情况,组织编写乡土教材;

  乡土教材在内容上,应集环保、体育、音乐、美术、摄影、自然科学、社会调查、综合实践活动于一体,纵向延伸民族文化,横向联系各学科;

  乡土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讲授,应让学生走出校门,到外面去实地感受乡土气息,对自己生长的地方有感性认识;

  吸纳教育界人士、民间机构,甚至教师和学生本身参与到乡土教材编写中来,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互动;乡土教材的推广可以通过学生社团,也可由民间组织出资或通过向基金会申请获得。

  尝试探索由学校、师生和民间非政府组织参与互动的乡土环境教育模式。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