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0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黄帅君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我们的教育是全民的教育,农民工子女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如何做好这些孩子的德育教育工作,笔者以为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

  关注心理是基础

  无论是下岗工人、农民工,还是流动人口,他们面临的最现实问题是:如何在这座城市生存下去?如何解决一家人的温饱?家庭贫困,经济拮据,为生活奔波导致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培养,这些孩子往往容易养成性格孤僻等心理疾患。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在此过程中,更加强调和突出教师的爱心。教师们要清楚地意识到,要改变农民工子弟的不良品行,对他们就要倾注更多的关爱,经常与他们谈心,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就给予及时的表扬。同时在生活中也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只有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才能温暖这群孩子被忽略的心。

  树立学生信心是关键

  不可否认,学校每学期“三好学生”的评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鼓励和榜样的作用,但这种“精英”评选在某种程度上会打击多数孩子的自信心,尤其对大部分农民工子女来说,类似的荣誉称号更是可望而不可即。为此,创造性地开展“荣誉申请制”,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开学初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长处,申报相应的荣誉称号,学期结束后大家评议是否达到目标,达到就可以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因为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目标,清晰可行,更能激发其实现目标的愿望,又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他们的努力,使他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信心也在潜移默化间树立起来了。

  读书活动是载体

  读书活动是加强德育工作的又一载体,学生通过读书,开阔的眼界从而获得更多精神上的食粮。农民工子弟受家庭条件的限制,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购买书籍,学校应该成为连通孩子与书海的渠道,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开展举办读书交流会、出读书小报、建立少年小书库、参与读书实践活动等,为他们打开通往知识海洋的大门,成就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在知识追求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对于社会来说,农民工子女就是“飘飞的蒲公英”,可飘飞的蒲公英也该有春天。而蒲公英的绽放,将使春意格外盎然。学校只有努力探索农民工子女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才能真正落实温家宝总理“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号召,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