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09日 来源:不详 作者:马一里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本网南宁讯   11月8日,由国家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对外文化联络局和广西文化厅共同主办,以“交流合作、互利共赢”为主题的2007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在南宁举行。本届论坛就一系列中国—东盟合作的文化旅游项目,在“如何做”这一层面上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论坛上,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广西文化旅游项目引起了来自东盟各国及日韩的文化官员、学者的高度关注,广西文化旅游项目将“移植”到东盟名胜,成为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的新亮点。

    “刘三姐”是广西最具民族代表性和艺术感染力的文化标志和品牌,在中国乃至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由“刘三姐”而衍生出众多艺术精品。世界上第一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将广西民间刘三姐的传说、广西民族风情和服饰、桂林的自然山水以及现代声光元素融合,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赢得海内外观众和业内人士赞誉。

    越南相关官员代表观看演出后,对《印象·刘三姐》极为赞赏,曾多次派员考察洽谈,要求与中方合作开发有“海上桂林”之称的世界自然遗产广宁省下龙湾的大型海上实景演出项目。

    越南下龙湾大型海上实景演出场地位于越南广宁省下龙市黄新县中洞水域,该地四面奇山异石环绕,海景山色水秀,是天然的实景演出剧场。在组织《印象·刘三姐》制作人和投资商多次赴越南进行实地考察后,中越双方最终于2006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举办期间签署了《关于在越南民主共和国广宁省下龙湾地区投资建设山水实景演出剧场并开展商业演出的协议》,由广西文化厅立项、策划并组织实施。以《印象·刘三姐》制作人梅帅元为核心,用中国的文化理念、资本、创意、人才、运营模式及《印象·刘三姐》的广西创作管理运营团队和越南的民族风情歌舞相结合,将流动的舞台和流动的观众席融为一体,中越双方联手共同打造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海上实景演出。项目第一期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目前项目运作正按计划推进,预计2008年10月份正式公演。

    下龙湾海上实景演出项目的启动开创了广西版权以及版权相关产业整体输出模式,标志着广西版权产业团队已具备进军国际市场的能力与实力,是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交流结出的新果实,成为中国版权产业开辟国际市场的又一新亮点。项目引起了中越两国官方和民间的高度关注,中国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巡视员谢锐希望发挥这个项目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推进中国文化产业的输出。越南胡志明电视台编辑团清良说:“《印象·刘三姐》是把艺术与大自然完美地结合的一个演出,我们非常期待张艺谋在越南也能制作这样大型的实景演出,来推动越南旅游的发展。”

    据了解,除了越南下龙湾海上实景演出,广西还将在柬埔寨吴哥窟策划“高棉的微笑”实景演出,与泰国合作开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开发项目等。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戴蔚文女士十分赞赏这种文化合作,她说郑和是中马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她设想未来在郑和登陆的港口也能有一场反映中马两国文化交流的大型实景演出。

    广西文化厅厅长容小宁表示,将以文化旅游为领头羊,带动中国和东盟文化产业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旅游在中国和东盟各国都是比较成熟的产业,以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领头羊和突破口,通过东南亚文化旅游圈建设,进一步探索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环境建设、政策制定、投融资机制建设,以及项目合作的途径和模式。为此,广西方面将以合资或其他合作的方式,把中国境内发展成熟的旅游演艺模式如《印象·刘三姐》等,因地制宜地移植到东盟境内的一些景点,共建旅游景区山水实景演艺、旅游活动复合型演艺、旅游剧院特色演艺、旅游院线连锁演艺经营等项目,形成双方多种互惠形式的文化旅游演艺产业链。同时,实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开发项目。尝试组建中国-东盟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推广销售网络合作实体,把广西特有的画扇、绣球、三皮画、壮锦等工艺美术品推介销往东盟各国,把东盟各国特有的工艺美术品推介销往中国,逐步建成面向双方市场乃至世界市场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的销售网络合作企业联盟,扩大产品销售覆盖面,促进工艺美术产业做大做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