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2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麦展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广西交响乐发展史上,张效东是注定要提及的一个人。1990年,张效东到中央社会音乐学院指挥班进修。著名指挥家李德伦先生由于身体上的原因,经过面试,最后只收下一个弟子,这个弟子就是张效东,而所谓指挥进修班就只他一人!李德伦先生对他悉心指教;张效东同时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指挥教育家徐新先生;我国著名指挥家韩中杰等人也都曾给他上过课。张效东正是从这些大家的艺术风范中,博采众长,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张效东进修毕业临回广西之际,李德伦在给他的相册题词中叮咛:为普及和发展广西交响乐事业作出贡献,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

  而今,张效东已经担任了多年的广西歌舞剧院院长、广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

  2002年,是张效东不能忘怀的一年。因为这一年的4月,广西交响乐团应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邀请,到河内、西贡演出了4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会,越南国家交响乐团有20多名乐手加盟演奏。4月16日首场演出,在越南国家大剧院,这是一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法式建筑,17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出席了音乐会。河内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对演出进行了详细报道,引起强烈反响,甚至次日走在大街上,越南群众都对指挥张效东表示友好的赞赏。

  音乐会上,乐团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协奏曲《黄河》,还有《红旗颂》《二泉映月》《歌仙刘三姐》等管弦乐曲。台下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面对热情的各国观众,指挥台上的张效东不禁心如潮涌,感慨万千,而他的助手、交响乐团总经理、单簧管演奏家滕国雄也在台侧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其中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对于广西交响乐团来说,这次到越南演出,有三个零的突破:广西交响乐团第一次走出国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交响乐团首次到国外演出;中国的交响乐团第一次走进越南。

  这三个零的突破,第一步又是何等的艰难?正如李德伦所说,通俗音乐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是因为它处于一种通俗的层次上。但如果只听通俗音乐,就很难达到高层次的水平。起码,这在文化生活中是有所缺陷,因此,要努力提高国民的精神文化素质。

  广西交响乐团的前身是广西歌舞团管弦乐队,勉强凑起一个单管编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天,刚从北京回来的张效东,与同志们一起组织一个小分队到广西医科大学演出,只有4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两把大提琴和铜管木管,一共才十几个人。天上下着小雨,想不到师生们仍冒雨赶来,把礼堂内挤得水泄不通。张效东既当指挥,又做主持和讲解。他们演奏的曲目是《北京喜讯传边寨》和舞剧《天鹅湖》中的小片断。就是这样一个阵容不整的小乐队,台下的听众却兴趣盎然,音乐会结束后仍久久不愿离去。“我们从没听过这么好的音乐会,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师生们对音乐会的渴望和热情,使张效东深受鼓舞,从此拉开了乐团近10年来,每年不断地将高雅艺术送到大专院校,普及交响乐知识的帷幕。至今,乐团在全区高校共巡回演出校园音乐会100多场,听众达十多万人次,为交响乐在广西的普及作出了贡献。

  为了面向更广大听众,乐队与南宁新都饭店签约,在一个能容纳300人的多功能厅,每星期举办一场周末音乐会。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新都音乐会”以各种类型的音乐会形式,展示出广西交响乐的风采,对广西交响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每演奏一场音乐会,张效东与乐手一样,报酬仅50元,而一个三流歌手到歌舞厅跑场,每一场收入起码200元!即便这样,由于经济上的原因,音乐会仍难以为继,只好将音乐会由每星期改为半个月,最后是一个月才演一场,坚持了两年多。

  世界各国的交响乐团,每年都有一场最重要的音乐会,这就是新年音乐会。1996年成立的广西交响乐团也不例外,从1995年开始,一直从未间断过。可是,这“年关”也是张效东最发愁的时候。除了要排练一批经典曲目,更要寻找经济赞助,既当指挥,又要当家。好在乐团成员大多来自上海、天津、西安、武汉、沈阳、广西等地方音乐院校,是一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队伍,增强了他的信心,让他看到了希望。

  歌仙刘三姐的传说在壮族民间流传已久,上世纪60年代被拍成电影,从此蜚声海内外,成为勤劳智慧、能歌善舞的壮族人民的象征。为了将这一优秀的壮族文化推向世界,有关领导及专家们都致力于将“刘三姐”创作成交响乐。1998年正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广西交响乐团推出了具有壮乡特色的《刘三姐交响音乐会》,并在新落成的广西民族宫举行了首演。整台音乐会分为“八桂风韵”、“壮乡春早”、“侗寨狂欢夜”、“歌仙刘三姐”四个音乐组成部分,以全新艺术形式诠释“刘三姐艺术”。次年,广西交响乐团携《刘三姐交响音乐会》赴广州参加第六届羊城音乐花会,其中幻想曲《歌仙刘三姐》、管弦乐组曲《刘三姐》、钢琴与乐队《刘三姐主题变奏曲》,把群众熟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刘三姐”形象,用交响乐的形式来表现,著名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徐新对这种大胆做法给予高度评价:交响乐在中国的发展还很年轻,我们只有写出有自己风格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听众才会接受。这是最具新意的一场音乐会,是将壮族传统艺术进行大胆创新的成功尝试,为我国民族交响乐的发展又增添了一朵绚丽的奇葩。

  1999年,应广东省文化传播咨询中心邀请,广西交响乐团赴广东深圳、珠海、中山、广州、江门等地巡回演出,李德伦先生亲自为音乐会题写“我的祖国——中国电影歌曲交响音乐会”标题,寄托了这位大师对弟子的信任和期待。张效东也不负所望,乐团在广东的巡回商演,获得了广泛好评,取得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为了不断提高乐团的演奏水平,广西交响乐团曾邀请澳大利亚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帕萨瑞克先生与乐团合作2002年广西新春音乐会。在帕萨瑞克先生的指挥下,乐团高质量地演奏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等高难度的世界名曲,得到专业人士及观众的赞誉。乐团还先后邀请了美国指挥家史帝汶、英国指挥家格利戈良、中国指挥家徐新、闵乐康、姜金一等担任指挥,与小提琴家薛伟、钢琴家殷承宗、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等成功合作演出。在广西交响乐团“请进来”的同时,张效东作为一个指挥家也“走出去”,先后指挥过广州星海交响乐团、越南国家交响乐团、越南胡志明市交响乐团以及美国图珀洛市交响乐团、美国密西西比州拜海文大学室内乐团等。

  2007年7月,张效东应内蒙古自治区邀请,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在“华夏之声”大型交响音乐会上,与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合作,指挥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幻想曲《歌仙刘三姐》、独唱《呼伦贝尔大草原》等。这是中国北疆、南疆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交响乐团的首次合作,音乐会获得了成功。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特聘张效东为常任客席指挥。近期,张效东还将赴美,与佛罗里达州中心大学交响乐团合作,执棒《红旗颂》《梁祝》《二泉映月》等中国交响作品及《天方夜谭》等世界东方之经典。

  当然,客观上说,无论从体制或经济方面来说,广西交响乐团目前尚达不到职业化、专业化的水准,还不能用音乐季的操作方式来经营发展。他们必须要面对现实,通过不断实践,提高乐团现有演奏水平,尽可能地开拓市场空间。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广西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强劲发展时期。交响音乐作为高雅艺术,已成为一个区域性国际大都市的标志之一,人文素质提高的证明。广西交响乐团这支年轻的队伍,立足于广西这片有着丰富民族艺术底蕴的红土地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着,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憧憬。相信广西交响乐事业借助于经济腾飞,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