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20日 来源:张若凡 作者:南国早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农村用药一直存在着“两难”:买药难,买合格安全的药更难。近日,记者从自治区药监局召开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目前全区已形成了一支1.6万多人的农村药品监督队伍,农村零售药店已发展至5700多家,农村药品价格降下来的同时,药品质量也有了保证。

  为保障农民朋友的用药安全,药监部门“编织”了两张网:农村药品供应网和农村药品监督网。要将两张网广泛撒向农村,离不开“两员”:药品监督协管员、药品监督信息员。供应网使得农村药品实行统一配送,一年来,药品供应价格平均下降15%左右,一些品种降价超过30%,药品的品种数量则增加了33%。监督网则发动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的力量,在田间地头打击假药劣药。

  为了加强对农村“两网”建设,不少县成立了以政府分管县长为组长,药监、公安、卫生、技术监督、物价、工商等11个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领导小组,各个乡镇、各村委会也相成立本乡镇、本村委会农村“两网”建设领导小组,一层一层地将两张网铺撒下去。

  监管药品安全,需要有适合农村实际的新路子。在药监部门的指导下,一些乡(镇)政府中增设了药品综合监管站,监管站的负责人由乡镇分管的副乡(镇)长担任,同时向社会公开选聘两名热心公益事业、有一定群众基础和威望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乡镇药品综合监管站的协管员,协助处理日常事务。相应地,在村公所所在地也设立区域性的村级药品综合监管点,监管点的负责人由村委会主任担任,同时每村选聘1名热心公益事业的村委会干部或村医生担任村级药品综合监管点的信息员。以天峨县为例,县政府拨给专项经费,给予协管员和信息员每人每月60元的固定报酬。这样一来,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在农村就有了一支能开展日常监督活动的队伍。

  从前农村用药贵,主要问题出在供应环节上,从城市供到农村,一环扣一环,层层加利,药品到了农民手上,价格已经翻了倍。现在,药监部门鼓励和引导已通过认证的有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直接到农村去建立药品配送中心,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品供应成本。供应渠道统一了,药品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也促进了农村医疗机构药品在购进、使用、仓储保管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在靖西县较为偏远的果乐乡亮卜村,如今村卫生室里有药品品种400多个,是2003年的3倍,而且价格与县城完全相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