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1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李细庭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8月31日,贵港市覃塘区召开有700多人参加的教育工作大会。会上,该区拿出80多万元资金重奖一批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此举,是该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一个缩影。

  今年,覃塘区教育又获丰收,高考上本科人数达1119人,比上年增长37%;中考上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线1190人,比上年增长71%。覃塘高中被确定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成为广西惟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农村高中……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数字和喜讯,组成了覃塘区兴教乐章的动人音符。

  重教之风动地来

  是谁拨动这金色的琴弦,是谁弹奏这动人的乐章?是覃塘区的干部群众。“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优良传统深深植根于覃塘人的心中。

  覃塘区是一个新区,百废待兴,百业待举。面对财政收入捉襟见肘,该区宁愿少办其他事情,也优先保障对教育的投入。2005、2006年,全区财政经常性收入为10566万元、1309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和24%,而预算内教育拨款却达6280万元和8191万元,分别增长24.11%和30.43%,教育经费的增长远远超过财政的增长。全区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也均有大幅度增长。同时,设立了教师工资财政专户,教师工资纳入区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统一发放,没有拖欠现象。

  沐浴着重教的阳光,一处处高楼、绿地、芳草组成的景观,崛起在覃塘大地上,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亮丽的景点。为了校园的美丽,近年来,该区争取到国家、自治区第一、第二期中小学危改项目共53个单项,总投资1687.68万元;近3年先后投入1140.8万元用于购买教学仪器和电教器材、修建学校实验用房。该区多渠道筹措经费建设校园,3年来,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园美化建设和校舍建设经费共967万元。全区累计投入学校建设资金2650万元,新建、扩建校舍44408平方米;消除各类危房58171平方米。目前全区D级危房已全部消灭。全区有56所农村中小学建设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接入教育城域网学校104所,基本实现“校校通”。覃塘高中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了教学综合大楼,美化绿化了校园,今年7月,如愿成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关爱贫困生,一个都不能少。为了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上得起学,该区认真落实国家的收费政策和“两免一补”政策;建立“政府、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救助机制。多年来坚持实行区直部门领导干部结对“一帮一”资助贫困生制度,鼓励社会各界都来关怀爱护贫困生,开展“圆梦大学”工程,不让贫困大学生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大学。从2005年起,该区在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得到国家的免费教科书,有575名贫困生得到国家义务教育助学金,有1000多名贫困生得到生活费补助。通过“春蕾计划”、“希望工程”,共帮扶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760人次,资助金额近50万元,通过“圆梦大学”工程,先后有100多名贫困大学新生得到资助,顺利圆梦大学。

  德智体美齐发展

  是谁拨动这金色的琴弦,是谁弹奏这动人的乐章?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

  要使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后一代。为了使青少年健康成长,该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思想道德建设列入重要教学议程,抓紧抓好,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构建起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模式。

  该区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感恩”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举办了法制教育巡回演讲活动及德育工作培训班,开展以“弘扬长征精神,立志成长报国”为主题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开展各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班集体”等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集体荣誉感,使他们争当先进,奋发向上。仅去年就有175人被评为市“三好学生”,57人被评为市“优秀学生干部”,4个班级被评为市“先进班集体”;有5人获得自治区“三好学生”荣誉称号,3人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1人被评为“优秀学生”,1个班级被评为“先进班集体”。

  一朵朵德育之花绚丽多彩,绽放在壮乡大地上。

  与此同时,该区着力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全区中小学不仅按上级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而且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改科研活动。仅2006年,全区学校立项课题市级13个,自治区级3个,国家级2个。共有26篇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获国家级奖励或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自治区级的有1070篇。

  挥动教鞭响壮乡

  是谁拨动这金色的琴弦,是谁弹奏这动人乐章?是覃塘校园里的所有园丁。

  覃塘区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吸纳人才,优化教师队伍,该区建立了教育人才准入“绿色通道”,做到师范类大专院校毕业生优先安置。同时,在代课教师和社会人员中招聘中小学教师,2003-2006年,共招聘160多名具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建立支教、轮教制度,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该区每年从城镇学校和优秀学校中选派骨干教师20名到山区、民族乡镇学校支教、轮教,有效促进了薄弱学校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覃塘区还围绕着提高“三支队伍”(校长队伍、教师队伍、教研队伍)素质进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3年来,先后组织学校领导参加市、自治区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对骨干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同时,以师德为核心,以课改为重点,开展教师全员培训。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教师整体素质亦有较大提高。

  园丁勤耕耘,风流人物多。覃塘区教师队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名师,韦珍兰老师30年如一日,在教坛上默默耕耘,先后荣获广西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陈香梅教育基金首届优秀教师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女教职工素质自我达标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两年来,该区有15人次获得各级“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有20人被评为“师德先进个人”,有7人荣获“优秀乡村教师”称号。

  兴教的旋律在壮乡大地回响,更激昂的乐章正在奏响。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