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1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余益中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       

  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公平和优质的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给人民的最好礼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率先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农村义务教育实现了免费教育,高等教育迈上了大众化台阶,取得了辉煌成就,职业教育正朝着健康的轨道迈进。

  今天,我们的教育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要求,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迎接国际竞争和区域竞争的挑战,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就是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途径、路径、方法、办法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应该是从制度和政策上保证和推动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那么,如何考虑和制订保证和推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和政策呢?我认为有以下8个方面:

  一、必须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各级政府发展教育的优先议程。我区目前拥有40多万中小学教师,支撑着我国最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体系。目前与教育发展的要求相比,教师队伍存在着素质不够高,结构不尽合理,分布不很均衡等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必须在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上向教师队伍加以倾斜。

  二、必须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风气。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支持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深厚的力量源泉。一方面,各级政府要致力于不断改善和提升教师的社会形象,强化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各方面、各阶层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三、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紧密结合。随着教育发展的重点逐步转向提高质量,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化,教师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制度和管理的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等等,都对教师的责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级政府要有力地推动教师制度的改革。

  四、必须把促进教师专业化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要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职务制度、聘任制度,完善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改革教师教育院校的招生考试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构建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平台。

  五、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强调教师的爱和责任。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教师永远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这意味着教师必须为学生付出爱和责任。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在今天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的潮流中,我们必须在政策措施上更加重视激励教师保持奉献精神,并以此作为职业光荣感的源泉。

  六、必须改革和完善教师教育体系。要支持师范院校加强教师教育,鼓励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逐步出台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逐步形成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系。把加强教师培训摆在突出位置,立足于所有教师都能获得有针对性的培训机会,推进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体系,鼓励教师利用互联网为基础的远程学习;鼓励和支持加强教师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优秀教师出国学习进修,组织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训计划”,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水平。

  七、必须不断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要积极探索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师准入制度,逐步提高教师资格标准,创新农村教师的补充机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使更多高校毕业生到经济落后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积极鼓励教育家办学,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制度,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教师进行评价、考核,积极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工作,在制度上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改革。

  八、必须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各有关部门必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关细则,保障各级各类教师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