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0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曾永联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9月6日,南宁市创新办下发《关于打造一批文化产业的实施方案》,要求全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建文化先进城市为抓手,围绕建设内涵丰富、魅力无穷的民族文化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目标,按照“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改革文化体制、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思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打造一批文化产业。

  文化艺术产业。继续大力发掘和整合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加大艺术精品的创作生产力度。2007年,该市已完成大型话剧《苍天有泪》、大型歌舞晚会《金风送来山水情》的创作、演出。2008至2010年,争取完成音乐剧《梦幻·刘三姐》、歌舞剧《布洛陀的神话》、新编历史粤剧《三江水满皇姑情》等剧目的生产演出,提升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品牌。

  节庆文化产业。重点发展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继续打造民歌艺术节开幕式晚会、风情东南亚晚会,大力推进武鸣“三月三”、宾阳“炮龙节”等具有浓厚民俗风情、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发展潜力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产业化、品牌化。

  出版物发行业。支持出版物发行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网络书店等现代出版物流通系统。目标是2010年图书销售额达到4亿元。努力使一般图书与课本教材销售额的比例从“十五”期末36∶64提高到“十一五”期末45∶55。

  印刷复制业。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和光盘复制业,印刷复制业产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到2010年印刷工业年产值达两亿元,“十一五”期间印刷产值累计达6亿元,年均增长为5%。到2010年,全市1/3的企业达到全区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及大中型企业规模。

  演艺娱乐业。演艺业逐步向高品位、有特色、大众化方向发展;推进营业性演出单位资产重组。引进电子娱乐业,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健康向上和技术先进的新兴娱乐方式,创新娱乐业态。充分利用艺术团体数量多、类别齐全、资源充足的优势,发挥名人、名团、名剧的品牌效应,深化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推动演艺业的集约化经营。

  会展业。充分利用该市地处中国-东盟区域中心的优势,加快会展业的发展。加强以南宁为中心的会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会展设施的功能及配套服务设施,广泛吸纳国内、国外节会来邕举办,尤其要努力推动一系列中国-东盟专业性、行业性展会在邕举办,将首府打造成为中国-东盟会展业中心。

  信息服务业。借助现代网络通信手段和技术,改造传统文化流通渠道和营销体系,形成一体化的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和销售网络。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完善城市文化信息服务功能。到2010年,全市有线电视网家庭覆盖率达95%,电视及广播的传播与应用实现数字化;市民宽带入户率达到80%以上,农民宽带入户率达20%以上。

  旅游业。推进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战争文化旅游景区、大明山旅游区和环大明山风景区、青秀山绿色经典旅游景区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形成大西南和华中西部通海与跨国发展的重要商务会议旅游中心;健全旅游服务系统,观光、商务会议、休闲度假、健身疗养、文化等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形成规模化经营,初步成为具有现代化水准、大都市格局、南疆少数民族和亚热带风情、中国绿城特色、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中心。

  体育产业。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服务、竞赛表演、体育用品、体育培训等,使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有明显提高,把体育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