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2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蒙英姿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日,都安瑶族自治县召开传达自治区第八次文代会精神暨黄伟林教授文艺讲座。会上,都安籍著名文艺评论家、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黄伟林与该县150多名文学爱好者以互动的方式,共同探讨推进都安瑶山文艺人才“小高地”建设的问题。

  蓝怀昌、蓝汉东、潘泉脉、凡一平、韦俊海、潘红日、吕成品、潘莹宇……这些近年来活跃在文坛的作家竟都来自同一个小地方———广西密洛陀故乡都安瑶族自治县。据了解,目前广西都安籍的全国作协会员有6人,广西作协会员近30人,一个都安作家群正在形成,文学创作成果累累。前连任广西文联两届主席的蓝怀昌,先后出版《波努河》等10多部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电视剧本和中短篇小说集,先后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广西“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其作品还被翻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凡一平的长篇小说《跪下》、《顺口溜》和中篇小说《寻枪》、《理发师》一经出版立即被改编为影视剧,引起文坛轰动。近日,根据凡一平作品改编的电影《撒谎的村庄》在巴马开机,我国著名导演田壮壮和顾长卫亲自担纲该部影片的监制。电影《撒谎的村庄》自开拍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外,还有蓝启渲、韦优、潘泉脉、韦明波等在广西文坛颇有建树。1997年,广西启动签约作家、作曲家机制后,先后有凡一平等8位都安籍作家、作曲家获此殊荣。进入21世纪后,以韦俊海为代表的一批都安青年作家异军突起,作品频频打进《人民文学》等全国性文学刊物,并且多次夺得全国、全区文学大奖。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以来,都安文艺作者先后在《广西文学》、《红豆》等市级以上报刊杂志、文化艺术节、电台、电视台上发表或演出文艺作品210多篇(件),并出版作品集1部。有专家分析,都安作家群之所以能够形成,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有很大关系。都安是红水河文明发祥地之一,又是黔桂重要的历史文化长廊,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交汇、互为交融。受汉文化的冲击和渗透,都安形成了多彩地缘民族文化地带。而都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当地丰富的神话故事及传说,则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最好的营养。

  目前,该县正贯彻落实自治区领导在自治区第八次文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实际,加强文学创作,推进文艺人才“小高地”建设,努力打造“都安作家群”,扶持文艺新人,争取为都安作者走向广西文坛服务。与会者认为,要继续办好《都安文艺》,继续办好已连续举办16届都安农村文化艺术节,营造出精品、出人才的良好氛围, 发挥县文联组织、联络、协调、服务的功能,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提供帮助;做好培训工作,让走出都安的成名作家回家乡进行讲座, 这样通过互动, 全力打造文艺人才“小高地”,使都安瑶山——密洛陀故乡一代一代出人才, 出精品,出成果。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