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19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邓艳霞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南宁创新建设内涵丰富、魅力无穷的民族文化城市

    围绕增强区域性核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内涵丰富、魅力无穷的民族文化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目标,市创新办日前下发《关于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一批地方文化品牌”、“一批基础文化设施”、“一批文化对外交流项目”、“一批文化名单位”的工作方案》,按照“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改革文化体制、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思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建文化先进城市为抓手,通过实施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一批地方文化品牌”“一批基础文化设施”“一批文化对外交流项目”“一批文化名单位”的工作,深化我市的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艺术精品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加强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据了解,该方案将分2007年和2008年至2010年两个阶段实施,主要内容包括:

    ——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重点抓好特色民间民族文化活动及各种类型的节庆活动。2007-2010年,继续抓好一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晚会、东南亚风情夜和绿城歌台活动,将其打造成为在东南亚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抓好“南宁市县区群文十大活动”,推进“一地一节”活动,打造在全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南宁市群众文化的地方文化活动。

    ——打造“一批地方文化品牌”。深入研究、挖掘、开发南宁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着力塑造南宁文化品牌。加大对历史文化遗址遗存的合理开发力度,并建设新的文化景观。2007年,完成“洋关码头”雕塑建设。2007-2010年,完成昆仑关战役遗址保护开发工作,做好如邕宁“顶蛳山遗址”、上林“六合坚固大宅颂碑”的修复保护工作;修建“邓颖超同志出生地纪念石刻”;加大艺术精品的创作生产力度。2007年,完成大型话剧《苍天有泪》、大型歌舞晚会《金风送来山水情》的创作、演出。2008-2010年,争取完成音乐剧《梦幻·刘三姐》、歌舞剧《布洛陀的神话》、新编历史粤剧《三江水满皇姑情》等剧目的生产演出;重视利用、开发南宁文化中的民俗文化,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加大对武鸣县的“三月三”歌圩、宾阳县的“炮龙节”的宣传、包装和推广。

    ——打造“一批基础文化设施”。鼓励、支持和引进各种资金进入文化领域,发挥区域优势,整合区域资源,利用好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逐步实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重点突出的文化基础设施格局:整个“十一五”期间,建成布局合理、层次相宜、功能先进的图书馆网络、文化馆站网络、影剧院网络、博物馆网络、文化广场网络、社会艺术培训网络等。

    ——打造“一批文化对外交流项目”。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平台,一是引进国外经典剧(节)目,二是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树立文化南宁形象,力争把我市优秀的剧(节)目推向国外,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艺术交流,争取在2007-2010年走出去开展“中国南宁文化周”活动。

    ——打造“一批文化名单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机制创新,加快文化单位的改革,以此为契机,推出一批能够代表我市文化形象的文化单位,2007-2010年,将南宁大地飞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成全国知名、在东南亚也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名单位。将南宁市艺术剧院、南宁市图书馆、南宁市少儿图书馆、南宁市群众艺术馆打造成自治区级文化名单位。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