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2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山,是桂林的脊梁;水,是桂林的灵魂。

  漓江哺育了桂林儿女,也孕育了令世人羡慕的神奇山水。“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的人间美景,曾令多少中外游人陶醉不已!水,成全了桂林这座旅游城市的盛名,也成全了桂林作为最适合人类居住地之一的梦想。

  但是,坐拥奇山秀水的桂林人,他们并没有因为水资源的相对富有而挥霍无度。相反,他们凭借节水应从“点滴”做起的精神,坚持不懈20年,日前为我区赢得了首个“国家节水型城市”的殊荣!

  20年节水步履坚实

  早在1987年,桂林就迈开了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的步伐。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1987年至2006年,桂林城区节水量达到22272万立方米,相当于桂林市自来水公司两年半的供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1987年的25.28%提高到2006年的76.5%;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由294立方米下降到22.6立方米,城市计划用水率为98.9%;全市共有160个节水先进单位和1548名节水先进个人先后受到表彰。

  事实上,桂林全年人均水资源量有66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近3倍!尽管如此,由于桂林常年降雨量分布的不均,每年3-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左右,因此,桂林也存在着季节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等问题。

  鉴于漓江枯水期经常水量不足,桂林市历届领导对城市节水工作都非常重视,20年前就成立了城市节水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或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亲自兼任。有关领导说,尤其是1998年地市合并成立新的桂林市之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为载体的“创城”思路,节水工作更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06年底,国家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对桂林市申报国家节水型城市进行验收反馈会上,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副秘书长丁五禾曾感慨地说,桂林通过20年扎实地推进节水工作,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城市形象和品位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桂林成了“南方丰水城市的节水典范”!

  20年节水措施得力

  桂林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下,不仅节水意识超前,而且节水措施得力。他们相继出台了《桂林市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管理暂行规定》、《桂林市城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暂行规定》、《桂林市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和《桂林市城市房屋便器水箱监督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逐步形成了依法用水、依法节水和管水的法规体系。

  节水工作涉及面广,桂林首先抓住了企业是用水大户的“牛鼻子”。截至2006年,桂林市将月用水量在500立方米以上的所有单位全部纳入计划管理,实行定额和计划相结合的节水管理,全市计划用水单位总数达到了850多户;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今年起该市还开征了自来水的水资源费。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节水工作,可谓桂林的法宝。“十五”期间,桂林在节水技改项目上投入资金6541万多元。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的锅炉冷凝水回收系统、污水处理扩容等一大批工业节水项目陆续投入使用,产生了良好效益。用水管理智能卡计量等新技术在桂林的各大专院校和宾馆饭店及企业中得以推广,节水效果十分明显。仅在2000年到2006年,全市的宾馆、饭店新装和更换节水型用水器具达2万多套。

  20年实践持之以恒

  桂林市城市节水办常务副主任谭福荣说,由于20年坚持节约用水和计划用水,桂林如今每天节水量达3万多吨,市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20年前提高了3倍!

  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是节水工作的重点之一。桂林市自来水公司在加大对陈旧供水管网改造的同时,通过提高检漏科技含量和设立清流报漏服务热线,使得全市供水漏损率仅为10%,低于国家12%的标准。桂林市自来水公司率先在全区使用统一的供水服务热线96332,每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与此同时,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供水管网调度,提高了抢修的效率和准确度。

  桂林相对而言不缺水,但桂林人珍惜水资源的做法让人感动。立足于构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桂林人对城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也非常重视。对地下水的开采量,他们每年都下达用水计划指标,实施季度考核。从1990年至2006年,全市共关闭自备井212眼,自备井取水量下降了3000万立方米。

  桂林市还先后投入巨资兴建了4座污水处理厂,完善了城市污水干管和近200条小街小巷污水支管系统,新建和改造了一批雨污水提升泵站,从而降低了自然水体的污染,保障了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到2006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的中水既可补入“两江四湖”作景观用水,还可作为绿化和农业灌溉之需。

  保护漓江,建设生态城市,是桂林人责无旁贷的义务。20年节水漫漫路,桂林人交出了精彩的答卷。然而,这份凝集着桂林人民心智与汗水的巨大荣誉仅仅是新一轮节水工作的开始。水作为桂林的灵魂,水资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如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节水用水,桂林今后的路依然任重道远!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