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1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黄小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多年来,八桂铝都——平果市围绕“教育兴县”的宏伟目标,要求各中小学校以“两基”(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中心,全面提升全县教学质量,推动全县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最近,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到该县检查“两基”迎国检工作时,充分肯定了该县的做法。

  漂亮的学校

  2002年,邓小平资助过的平果希望小学因为教学条件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全校300多名学生共用5个蹲位的厕所,两个女老师共睡一铺床……”这是当时平果希望小学的真实写照,该县大多数乡村学校亦然。为改变这种状况,县委、县政府决定以扩建平果希望小学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一场打造漂亮学校的热潮。2003年以来,全县共投入1355万元,进行中小学校舍维修和改造建设,完成危房改造面积24864平方米。同时大力兴建学生宿舍、饭堂。几年来,该县共投资2400多万元,完成了海城、城关等30多所学校的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建设。该县还通过启动“一帮一”助学工程等活动,充分调动全县人民大办教育的积极性。几年来,县直各部门共为中小学捐赠了总价值达124万元的款物。

  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学校技术装备。目前全县中小学大部分班级均配有两机一幕(投影机、收录机和银幕),实现了中小学校有计算机和教学光盘播放设备的目标。现代远程教育逐步普及,全县中小学校根据不同模式均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完善的基础设施背后是源源不断的教育投入,2004-2006年,地方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经费(不含专款)分别为:9978万元、12874万元,17997万元;教育事业费的增长率为:17%,29%,39.8%。

  一个也不少

  2006年秋季开学,平果市城区各中小学爆满,许多父母进城务工的孩子找不到学校就读,许多家长都急得不行。分管教育工作的县领导了解这个情况后,紧急召集教育局及各校校长召开会议,下令无论如何要解决秋季入学难问题,确保孩子入学“一个也不能少!”最终,在一个星期内,所有孩子都顺利进了学堂。

  多年来,“一个也不能少”的精神一直贯穿于平果“两基”工作始终。

  为了实现孩子读书“一个也不能少”,该县实行“六项制度”,即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双向承包责任制度、小学毕业免试就近进入初中就读制度、学额巩固责任制度、成绩定额评定制度、一票否决制度(年终考核时,“两基”各项指标不达标,学校当年不评先进、校长不评优)。并通过加强学籍管理、落实“减负”规定、深化教改、帮教扶贫、入户劝学、建立流失生档案等措施,有力地控制了辍学率。如在帮教扶贫中,政府、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03-2006年4年内,全县共有200724人次农村贫困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其中享受免费教科书80541人次,免除金额371.6万元,享受免除杂费102303人次,免除金额907.1万元;为16213人次少数民族特困生补助生活费162.6万元,有效控制了中小学生的辍学率。2006-2007学年度,小学生年辍学率为0.16%;初中生辍学率为2.25%。

  优秀的师资

  该县还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培训、名师工程培训、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同时狠抓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县小学、初中期末检测成绩保持在百色市前列。2006年中考,全县参考人数4364人,上市重点高中录取最低分数线(641分以上)有434人,参考人数和上线人数都名列全市前茅,并连续3年获市中考状元。高考成绩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06年该县高考大学本科上线总人数、重点本科上线人数、普通本科上线人数、第三批本科上线人数4项指标均居百色市各县(区)首位。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