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姚 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我区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高发区。2006年,我区通过加大防控力度,使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首次出现转折,创下1958年以来发病率“新低”。但是进入4月份,我区卫生部门却是“老革命遇上了新问题”——有钱没处买疫苗。乙脑形势又趋严峻,防控迫在眉睫。
  

  去年,防控形势良好

  乙脑,是夏秋季节常见的传染病。它通过蚊虫传播,主要孳生在较清的污水和静止或半流动的水体中如水田、池塘、水坑、洼地、容器积水、沟渠等。因此乙脑发病的地区主要是农村。该病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筋为症状。作为比较凶险的疾病,乙脑病死率相对较高。

  近年来,我区乙脑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2003-2005年发病率分别排在全国第七、第六和第五位。2006年,我区投入100万元,购买了200万支疫苗,免费为乙脑高危县7岁以下儿童接种,收到较好效果。2006年只死亡4人,与2005年相比,病死率和发病率分别下降了80%和53.33%,创下1958年以来的“新低”。

  今年,极可能错过最佳时机

  据悉,今年初,我区卫生部门就筹划着在去年的基础上乘胜追击,自治区政府计划拿出300万元,购买600万人份的疫苗,发放至30个高危县,为那里7岁以下儿童进行免费预防接种,以进一步压缩乙脑疫情。

  没想到,好想法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国家药监局从2006年8月起实行生物制品每批次检测签发制度,致使各生物制品厂家的疫苗均要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能签发上市,造成眼下有钱也一“苗”难求的局面。

  据了解,国家药监局从去年起规定各生物制品厂家全面停产传统普通乙脑疫苗,改为生产质量高、安全性好的精制疫苗,价格随之上涨10-24倍,即由原来每人份0.5元上涨到现在每人份5-12元。致使原定300万元的费用变得捉襟见肘。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中心专家估计,因今年的“暖冬”效应,蚊虫滋生繁殖会比往年提早,今年我区乙脑疫情很有可能提前出现。按往年乙脑预防接种一般在每年4月份完成的惯例,今年我区极可能错过乙脑防控的最佳时机。

  多项措施备战

  面对即将进入的乙脑流行高发季节,日前,我区卫生部门专门召开了一次紧急商讨会,拟定了第二套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据介绍,经过与全国各大生物制品厂家联系后,已初步预定了8万人份的疫苗。只等4月底疫苗抵桂后,马上发放给桂平市、靖西县等高危县。由于与原定600万人份的疫苗数相差甚远,所以这批疫苗只提供给农村8个月-10岁以下且近几年没有接种过乙脑疫苗的适龄儿童。以期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此外,卫生部门要求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在接诊10岁以下高烧儿童时,一律不得截留治疗,须马上送至县级医院,以免耽误患儿治疗,导致死亡或致残。

  专家建议,灭蚊防蚊,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农村居民应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消灭蚊子孳生地。一旦发现高烧患儿,应尽量做到早期诊断、早期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