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09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骆怡 唐凯 蒋立新 徐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青秀区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给党员赠送培训教材

  年初以来,青秀区采取多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不断强化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增强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和带富能力。至日前,青秀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5期,培训农村党员6018人次,向农民赠送各种科技书籍3500本,发放科技种养资料10200份,发放、张贴宣传图片2万张,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围绕两个中心

     青秀区的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紧紧抓住了两个工作重心。

     农村党员大培训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他们灵活安排,组织党员集体学习和传达上级精神,学习和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农村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形势,更好地配合党委、政府开展各项中心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农村计生、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

     青秀区还把开展农村党员“双带工程”与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展开培训,注重提高党员致富技能,拓宽致富门路,带头发家致富。大力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培训与扶持,为他们解决技术、资金上的难题,引导他们立足本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家致富,并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共同发家致富。伶俐镇沱江村的支部书记杨明清和望齐村的支部委员陆子才,就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引导和帮助下,带头承包本坡的集体山林割松脂,并引进老板高价收购松脂,年收入均在3万多元左右。除此以外,他们还大胆承包集体荒山,贷款投资种植速生丰产林等,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在山区各自然坡引起极大的反响。

创新教育方式

     青秀区根据学员主要致富项目进行分类,明确培训主题。这样一来,理论课少了,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课多了,从根本上抓住了农村党员学习的兴奋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3月底,青秀区举办了村“两委”、农村党员骨干培训班。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还带领70多名农村党员骨干到玉林市考察新农村建设,理论学习与实地参观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增强了培训效果。在长塘镇集中培训那天,70多岁的老党员来了,就连已有了几个月身孕的党员妇女也积极参加了培训。

     为了使培训达到全覆盖,青秀区还组建了几支农民党员培训小分队。学政治理论、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相关法律法规,有理论学习小分队;学实用知识、实用技艺,有技能培训小分队;对外出务工党员的政策法规、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有送教小分队;对老弱病残、行动不方便的党员传达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则有爱心小分队送教上门。

     另外,“农家课堂”把农村党员中心户、科技示范户、电教中心户、龙头产业技能户、农村协会等农业生产骨干组织起来,构建了农村实用技术传播大课堂。

     根据党员致富需求分类型办班,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党员进行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专题培训,提高农村党员生产生活技能。要学种植,可以参加水果、无公害蔬菜、花卉种植等技术培训;要学养殖,可参加鸡、鹅、鸭等家禽和猪、牛、羊等家畜饲养技术培训。目前,青秀区共培育农家课堂189个,基本上做到每个坡都有一个“农家课堂”。

创新活动载体

     青秀区发动城区机关、镇、村党员与村贫困户或五保户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城区、镇、村党员与贫困户“四位一体”的结对帮扶形式,开展把政策和法律知识送到农村、把农村实用技术送到农户、把党的温暖送到贫困农民的“三送”活动,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城区机关,四家班子领导带头走下基层,为困难党员送培训送温暖。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目前,青秀区共有536名机关党员与各镇210名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

     青秀区与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合作,首次在广大农民中开展大规模的实用人才学历培训,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以打造一支有较高学历、较高综合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目前,青秀区已投入专项资金10多万元,城区四个镇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训班全部开班,共有学员209人,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城区农村的实用人才培养网络,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程。

     在市委配备11台手提式VCD播放机的基础上,青秀区划拨专项经费2.7万元为各村配备手提式VCD播放机,保证每个村党组织有2台“乡村小喇叭”,使城区各村党组织电教设备实现全覆盖,为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奠定了基础。

     城区、镇还为各村刻录了有关介绍种植新技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VCD光盘和书籍一批,保证每个村有2套以上培训教材,为各村“乡村小喇叭”播放小分队提供了丰富的播放资料。有的村利用原有的有线广播设备,通过与有线广播连接,使“乡村小喇叭”变成“乡村大广播”,让“乡村小喇叭”响彻整个小山村。

     根据各村农民党员从事农业生产多样的实际,各村利用劳作休息时间,把培训播放内容送到田间地头、山里林间,让从事不同生产劳动的党员都参与学习。通过“乡村小喇叭”,把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实用技术送到农村,让党员以听和看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达到了培训的效果。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