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2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王绍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广播剧《情洒邕江》饱蘸深情地讴歌了黄振磊的英雄事迹,每听一次都使人热泪盈眶!

  原南宁市福建工商所所长黄振磊在2005年5月19日的代号为“零点行动”的执法活动中,因劳累过度,年仅40岁的他牺牲在工作岗位上。黄振磊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十分感人,他本人16次被评为市局先进,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优秀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称号。最近,由叶·娜布琪、李有忠编剧,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录制的3集广播剧《情洒邕江》,就是根据黄振磊先进事迹而创作的。

  广播剧《情洒邕江》主要营造了一个浓“情”的氛围,而这“情”是通过英雄黄振磊充满爱的品质展现出来的。主人公这种爱,既体现为他对妻子、儿子和父母长辈的爱,更主要体现在他对工作、对接触的民众充满关爱和温情。前者是家庭美德,后者是职业道德。该剧主要从两个层面烘托主人公的英雄形象,一是表现在亲情和大众情怀难以得兼的现代社会里,黄振磊却把这二者做得十分完美;二是通过这两种道德情感的不同,着力刻画他职业道德的崇高。如果说亲情是无私的、不需要附加条件的,那么,职业道德是有前提条件的——作为工商所长的黄振磊,他必须以严肃执法、公正执法、维护公众利益为根本原则,在这个前提下才可以表达其爱心和热情等等。然而,这样的职业要做好是有相当难度的,因为那个严肃的“前提”很难跟执法对象之间具有亲和力。正是因为“难能”才能显出“可贵”,广播剧就是这样在“两难”之间塑造出黄振磊的英雄品格。

  如在第一场中,通过女记者对“先斩后奏”的烧烤城女经理周文华的采访,反映黄振磊公正执法,拒贿拒请,还让她停业整顿、罚款,坚持让她补办营业执照。但是,这不是撕破脸皮的“执法”,而是在友好的交往中,黄所长提出很好的建议让她把生意做得更红火。执法者和执法对象互称“阿磊”、“周姐”,显得像“姐弟”一样亲热。陌生的记者亲历了这一场面,还指着远去的黄振磊问周文华:“他是你弟弟吧?”黄振磊就是在这种十分和谐的关系中完成了工商执法。

  如果说上面的事情是工商所干部的“分内事”,那么,对非执法范围的与自己无关的“分外事”也主动去提供帮助,这就是黄振磊让群众更加钦敬、更加信赖的重要原因。如第二集“失而复得的摊位”,通过个体户赵强面对记者采访时的回忆,有声有色地刻画了黄振磊“爱人民”的公仆形象。赵强因为在鸭摊耍滑使奸,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随即又被当地村委会取消摊位资格,他一家老少7口失去了惟一的生活来源,赵家顿时陷入生存的困境之中。闻讯赶来的黄振磊了解了赵家的真实困难后,除了严肃批评赵强的不诚实的经商作风,还付出更多的同情说:“我做你的担保人,帮你要回铺面!”经过与村委会12次协商,让他补交罚款之后,恢复了他的鸭摊营业资格。这种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仅赢得了赵家的感恩,而且感化了赵强,让他从一个奸商变成光荣的“诚信经营户”,真正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广播剧《情洒邕江》在艺术特色上是以声音塑造形象、吸引听众的,该剧的音响效果很有感染力,有些地方还很有冲击力。比如女经理周文华动情的哭诉,既有下岗职工的酸楚,也是对黄振磊真情相助的感激,还有对目前有些淡漠的世态炎凉的谴责;黄振磊病危时,妻子深情的哭诉,焦急的呼唤,儿子稚嫩的哭喊,一批批自发前来探望的群众轻声的关爱之声,在英雄生命的终止时刻,音乐背景和打击乐的沉重,都很好地表现出广播剧的穿透力和震撼力。剧中自始至终贯穿女记者的叙述和抒情,她那磁性的、柔美的、深情的叙说,就像一首抒情的诗,给英雄的形象增添了浓浓的情调……

  《情洒邕江》不只是对一个基层工商所长的英雄颂歌,也是对我们整个时代精神的呼唤。目前,广西正在大力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活动,黄振磊的事迹就是最好最鲜活的榜样。黄振磊虽离我们远去了,可是他的精神、他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是领导干部的好教材,永远存留在群众的心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