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22日 来源:南国今报 作者:凤琪 覃宏彬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柳州市城中区有一个“爱心报告团”,这个报告团由12位老人组成,其中年龄最大的有80岁,最年轻的也有57岁,平均年龄在68岁,可他们个个神清气爽、容光焕发。他们说,是和孩子们在一起令他们青春常驻。20日,报告团的几位老人聚在一起,共商今年的报告“大计”。

  这个“爱心报告团”已有两岁了。2005年4月,城中区关工委组织9位“爱管闲事”的退休老人成立了这个报告团,根据不同的热点话题,拟订主题,自编报告材料,负责在学校和社区为孩子们做报告,讲故事。

  报告团成立两个月后就有人找上门了,柳东中心小学请报告团作弘扬民族精神的报告。接到“任务”后,报告团立即就动起来了。负责编写报告的叶胜华上书店买了一打关于民族英雄的书,一口气就花了300元。回家后一本本地翻阅,从中挑选出郑成功、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将他们的传奇故事浓缩后诞生了报告团的“处女作”——一份长达13页的报告。

  紧接着,暑假到了,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报告团决定分成4个组分别到辖区的东门、青云、西门和弯塘社区为孩子们做报告,从故事中为孩子们“补课”。东门社区作为首发站,本来是由欧敏祥主讲,可为了借鉴经验,后面3个社区的主讲人也都赶去听课。

  这一听问题就出来了,活动结束后,4位老人聚在一起开了一个小型研讨会,纷纷总结这场报告的得失。老人们发现,做报告的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否则孩子们坐不住。另外,要增加和孩子们互动的环节,活跃气氛。

  于是第二场在西门社区的报告中,70多岁的主讲人石化日不仅站起来脱稿演讲,还在其中穿插知识竞答,发放小奖品,果然激起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就这样,“爱心报告团”在社区间声名大震,等到最后一场在弯塘社区做报告时,作为场地的弯塘小学一间教室竟挤满了60多名学生,还有20多名家长。

  如今“爱心报告团”又增添了3名成员,他们正在把这一爱心事业延续下去……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