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1月29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靖西是典型的壮族大县,壮族人口占99.4%。这片古老的土地是壮族高度聚居的地方,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壮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耕作方式、民居、服饰、壮族刺绣、民族戏曲、山歌、壮医药等丰厚的文化资源。

     靖西县充分发挥当地古老的壮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获得中国绣球之乡美誉的旧州街一跃成为广西惟一的村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近年来,旧州街民间艺人生产的绣球,年产达15万只,收入180多万元,各种刺绣产品畅销全国,远销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昔日作为传情定物的绣球,如今走红了市场。实践证明,这一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1.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培育广西惟一村级文化产业基地。旧州街民间工艺品制作始于宋朝,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中绣球、壮锦是旧州古老文化的遗存和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当今壮族民间工艺品的代表,在区内外早已享有盛名。多年来,旧州街居民不断改进技术,生产出精美的绣球、壮锦等壮族民间工艺品,并把这些工艺品当作旅游工艺品推向市场,远销欧美、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地区,为旧州街文化的不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民间工艺艺术是一项潜在的文化资源,是一种财富。人们外出旅游都是买民间工艺品,民间工艺品实际就是旅游产品。绣球做工精巧,外观精美,在靖西州县旧州街形成了绣球街,已成为我区的绣球文化之乡。旧州村全村300多户有500多人从事绣球生产,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从业人员人均绣球收入6000多元,户均绣球收入10000元,在这里几乎户户是车间,全村是工厂,有人专门从事原料供应,有人专门从事绣球制作,有人专门从事产品收购外销,实现了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形成了产业链,打出了文化品牌。全村仅绣球一项收入就达300万元。这里的男女老少都会穿针弓I线做绣球,冢家户户都做绣球生意。近年来,旧州街居民充分发挥当地现存古老壮族民间文化资源和地处中越边境的区位优势,开辟文化产业渠道,拓宽民族文化发展空间,不断改进技术,生产出精美的绣球、壮锦等壮族民间工艺品,并作为旅游工艺品推向市场。绣球是壮族青年女子送给情郎的定情之物。旧州街绣球由于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堪称中国绣球之上品。随着靖西旅游业的发展,旧州绣球远销欧美、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地区,不仅提高了旧州街知名度,也为旧州街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靖西主要的特色产业有:壮锦、刺绣。壮锦,主要分布在县城及安宁、龙临、安德、化峒、新圩等,从业人员180多人,其中土锦150人(主要在乡镇生产),壮锦35人(在县壮锦厂)。壮锦种类开全,花纹图案多种多样。据调查统计,壮锦有三大种类,20多个品种,50多种花纹图案。壮锦的花纹图案,主要有:框边回字形饰纹、莲花、牡丹、蝴蝶纹、葫芦纹、水纹、双喜、玫瑰、熊猫翠竹和民族花边等50多种。壮锦的经营方式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进行经营,生产的壮锦工艺远销港澳、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等
国家和地区。壮锦产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区举办的民族工艺品展览,1976年靖西壮锦厂生产的民族织锦获自治区质量第一名,1989年壮锦系列产品被评为广西少数民族用品优质奖。

     刺绣工艺:主要分布在县城及全县的19个乡镇,据统计,从事刺绣的人员多达20000人。生产的刺绣工艺品远销国内外。靖西绣球,主要分布在靖西县新靖镇旧州街及龙邦、安宁、壬庄、南坡等乡镇。从事绣球产业的有1200人(其中旧州街65 0入),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只有8岁。

     2·建设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展示壮族文化瑰宝。2005年9月9日,靖西县旧州街,我国第一座壮族生态博物馆~一靖西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正式揭牌开馆。壮族生态博物馆由展示中心和原状保护两部分组成。展示中心以图、声、像等现代科技手段和采集民间的实物展览相结合,表现当地壮族的历史渊源、民族服饰、生产工具、民俗节庆和传统工艺等经济、文化概貌。原状保护则通过古遗址、古民居、古戏台、古陵墓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修缮,展示壮族建筑的发展过程。此外通过绣球一条街、山歌对唱等让人们“触摸”民间工艺、民间歌舞、民间文学、节日及各种礼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真正体验活
态的壮族文化的目的。作为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1+1 0工程”的三个试点项目之一,靖西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的建成,对构建文化广西、生态广西
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该馆将通过有效保护旧州壮族的自然环境、文化遗存、社会结构和精神生活,宣传广西主体民族壮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而这里古香古色的民居,整齐划一的街道,众多的文物古迹,还有保存较为完整的以绣球、歌圩等为代表的丰富多彩的壮族文化传统,充分展示了旧州这座千年古村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专家学者研究壮学的田野考察基地。

     在靖西县旧州壮族原生态博物馆,人们可到展示中心参观展览,查阅有关旧州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还可以在这里住下来从事研究工作。此外,进入街区、风光名胜景点、民族文化展示户,人们对旧州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将得到更为具体、形象和丰富的感知。

     3.以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打造民族文化新品牌。靖西以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打造民族文化新品牌。比如通过举办靖西摄影节和“金绣球”杯摄影大赛、  “神奇美丽的靖西”旅游征文比赛,实施民族文化旅游联创工程,推出名作和名人,繁荣靖西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将靖西打造成为摄影名县。按照民族性、娱乐性和游客广泛参与的要求,推进壮歌、壮舞、壮医、壮服、壮绣、壮美食进景区活动。办好靖西壮族歌堂,继续抓好壮歌进校园试点工作,提升“三月三”壮歌会质量,建设壮歌传承发展的平台。充分结合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和旅游文化的开展,弘扬传统壮剧和曲艺,打造体现靖西壮族特色
的壮剧(曲艺)文化品牌。管好用好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展示厅,保护旧州古镇风貌和弘扬发展靖西壮族优良的民风民俗;创新经营方式,扶持能人在旧州创建以生产绣球、壮锦等体现壮绣文化为主的企业,将旧州打造成壮族“活的博物馆”和经典的民俗之窗,使之成为保护、挖掘、研究、承传、展示壮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弘扬壮文化、壮民俗的载体,成为广西民族旅游示范点。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