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詹宏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加快推进我区工业化进程中,对我区工业化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科学分析总结很有意义,也有必要。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何称球同志所著的《抚今追昔八桂工业》一书,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我区工业发展问题作了回顾与理性思考,对推进我区加快工业化有参考价值。

  该书与其他研究广西工业问题的著作相比,使用的资料更翔实,经历的感性更厚实,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忠实于历史。该书在“家底篇”中追述了广西制糖、冶金、有色、机械等15个主要工业行业从晚清至民国的生产情况,既有定性的概述,又有定量的细述,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字佐证,摒弃了写落后就“一无是处”的通常毛病,既指出了当时广西工业的落后,也客观地记述了现代工业萌芽。对借鉴历史,启迪未来,很有意义。

  二是翔实于当代。该书第二编“发展篇”采用纵横相结合的五个层次来作分述,即第一个层次写15个主要工业行业的发展情况;第二个层次写12个时段(即一个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一个三年经济调整时期和十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工业发展情况;第三个层次写轻、重工业的发展情况;第四个层次写国有、集体和其他工业的发展情况;第五个层次写城市工业与县域工业的发展情况。通过这五个层次,纵横交叉交替,把解放后56年的广西工业“滴水不漏”的“横向”写到了“边”,“纵向”写到了“底”,给读者多视角、宽银幕、全方位地了解广西工业发展情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知情平台。同时,作者也在这五个层次中,在肯定成就的同时,分别指出了不足、失误、挫折和隐忧。这种求实的写法,对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借鉴历史、启迪未来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三是憧憬于未来。在第三编“前景篇”中,把“有色金属之乡”、“水电富矿”、“蔗糖基地”,“西南出海通道”、“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等的“基调”,“组合”成了八个很有创意的“立题”,使读者看之“眼睛一亮”,听之“心中一喜”,为之“精神一振”,为广西发展工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和条件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和“激情”。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