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4日 来源: 左江日报 作者:梁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本报宁明讯(记者 梁莉) 山水之间,绣球与蛙人巧妙地组合成一个形似篆书“壮”字的红色印章,寓意花山岩画所代表的壮族文化在天地山水之间生生不息,世代延传。这就是崇左市第二届宁明花山文化艺术节的节徽。近日,本届艺术节节徽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

    为了生动表现花山文化的内涵,传播“传承骆越文化,打响花山品牌”的办节理念,提升宁明乃至崇左的形象,今年8月底,崇左市第二届宁明花山文化艺术节筹委会公开向社会征集艺术节节徽。目前,公开征集节徽工作已经结束。经有关专家及文化艺术节筹委会评定,最终确定由来自北京的众和堂(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作的“壮”字红色印章作为文化艺术节节徽。

    节徽设计者众和堂(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策划总监韩西雷向记者介绍了节徽的创意。他说,节徽将中国传统周易平衡理念以及传统的印章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印章中,上为山,下为水,山为天,水为地,乃天地平衡;左边的绣球具有壮族文化的女性象征,谓之阴,蛙人具有花山文化的男性象征,谓之阳,乃阴阳平衡;绣球与蛙人经组合后形似一个篆书“壮”字,寓意在天地山水之间,悠久、灿烂、丰富的花山壮族文化生生不息,世代延传。绣球、蛙人乃壮族文化之象征,红色印章代表着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节徽寓意壮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壮族文化融入了中华大文化之中。节徽还充分体现了壮族文化中“三”的文化理念,山为“三”座,绣球为“三”个,水为“三”系,蛙人为“三”横。此外,节徽像原始石刻画,与花山原始岩画相得益彰;又像是山水墨画,体现了花山优美的山水及文化。

        图为崇左市第二届宁明花山文化艺术节节徽。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