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7月13日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作者:覃柳丹 黄梦林 杨先才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7月6日,宾阳县县委党校大教室里座无虚席,来自全县农村近200名乡土人才代表,正在专心致志地聆听广西蚕业指导总站研究员传授的科学种桑养蚕等农村实用新技术。这是该县实施乡土人才“112”教育培训工程“农民‘点菜’、政府‘送餐’”培训会现场的一幕。据了解,为落实“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提高农村乡土人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该县结合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开发工程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实施了农村乡土人才“112”教育培训工程(即全县培训1000名农村党员乡土人才、1万名农村经济能人、两万名农民),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在具体培训工作中,该县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培训内容根据农民的“点菜”来安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培训主要采取“四个结合”的形式:一是田头培训与科技示范培训相结合,根据农村党员、群众文化程度的不同、接受能力有强弱的实际,通过组织农技员、“土专家”、“田秀才”深入田间地头举办培训班,把农技知识送到农民手中,并积极创建科技种养、加工示范基地。目前,该县已建立了甜竹种植、花菇种植、鱼苗养殖、良种鹅养殖等100个示范基地。二是专项培训与会议培训相结合,充分利用县、镇(乡)党校、政府会议室、青年中心、农技夜校、电教中心户、远程教育网等作为培训阵地,进行会议培训和专项培训。三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到农业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增强科技意识;同时还聘请了自治区、市党校、农科院、自治区科协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前来传授农业科技新技术,提高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水平。四是函授和脱产培训相结合,鼓励、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参加农业技术函授和脱产培训。

  通过实施乡土人才“112”教育培训工程,开展“四个结合”培训,该县目前已有80%的农村党员干部接受了培训,并掌握了一至两门实用农业技术,其中许多人成为了当地的“土专家”、“田秀才”,在致富路上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今年1月至5月,该县农民人均收入1315元,同比增长了8.13%。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