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7日 来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0月14日,位于南宁市桃源路39号的广西钱币博物馆举办首次“中国少数民族区域钱币”专题展,共展出古代各种货币2000多枚,其中有不少是首次与观众见面的珍稀品。

    60亿元只买到一盒火柴

    在此次钱币专题展中,有一张面值60亿元的纸币非常引人注目。据广西钱币博物馆钱币专家祁兵介绍,这张面值60亿元的纸币是新疆国民党当局于1949年5月10日发行的货币。难以想象的是,这张面额巨大的纸币其币值却非常低微,当时仅能购买一盒火柴,因此商民均不愿意使用。发行后80天,这种大面额纸币便退出流通市场,成为废纸。

    “茶课银锭”重达34两

    一块外表笨重的金代“茶课银锭”令观众备感惊奇。这块官府铸造、用于纳税的税银,其重量竟达34两。银锭上的铭文还清晰可辨:正隆二年,郡守都交纳茶课银贰锭,重叁拾肆两肆钱。行人王缢,秤子刘琦。据祁兵介绍,“茶课银锭”上所刻的“行人”是指金银行业的掌柜或店铺家的人,“秤子”则为称此银锭重量的负责人。

    广西出土锡铅锭

    此次展览最神秘的要数一块块沉甸甸的锡铅锭了。这批大小均匀、每块重约210克的锡铅锭于2004年3月从钦州市板城镇那乡村出土,其外形与古代货币十分相似。可惜,目前尚未发现有史书记载锡铅锭铸币的记录。祁兵认为,由于广西地处我国南疆,史料记载古代广西曾有三大博易场,即以经销马匹为主的邕州横山寨博易场、与交趾人进行交易的邕州永平寨博易场和专营对东南亚海域国家贸易的钦州博易场。因此,这批锡铅锭可推断为古代广西与东南亚国家贸易时留存下的货币。

    在广西少数民族货币展位上,不仅有公元917—925年铸造的铅钱“乾亨重宝”,也有近代广西当局铸造的“壹仙铜元”。最为珍贵的是1991年在贺县沙田镇中村一座古墓中出土的“贝币”。由于“贝币”是中国历史早期流通的货币之一,从而说明当时的广西与中原地区的经济往来已十分密切。

    广西钱币博物馆的前身是人民银行广西分行的“中国历史货币陈列室”,馆藏以广西历史货币、东盟10国货币为主。展馆分为中国货币和外国货币两部分共7个专题展区,面积300多平方米,馆藏近3万件,展品超过1万件,长期向市民开放。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