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4月2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黎攀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政府为我们下的一场‘及时雨’啊!”在平南县丹竹卫生院,因患胆囊炎住院的许师兰还躺在病床上接受医生给她打最后一瓶点滴药水,她的儿子柯耀林便为她领到了报销的医药费383.4元。“太方便了,太及时了!”柯耀林脸上的笑容很灿烂。

  “以前是有病不敢医,或者只医个三五成就不愿再医了。现在不怕了,医好再回家!”丹竹村村干部谢安达也很高兴,他的父亲谢元升因病住院用去了1639元,最近出院得报销690多元。“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只交10块钱,每年却能最多报销到3000元。值哦!”

  “我们刚刚对本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了调整,范围能宽不窄,报销起点就低不就高。就是为让农民得到尽可能多的方便和实惠。”4月20日,平南县县长覃志清给记者介绍说,经过3个月的运行,该县发现按照国家原来的有关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偏少,报销起点偏高,问诊手续过繁,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热情和信心,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合”农民的就医质量。于是,该县进行了调整:首先把药品目录增加。原来的目录上只有317种药品,现在增加到453种,增幅达30%,提高了农民看病用药的质量;其次把报销起点降低,原来规定住院医药费达500元才予报销,现在降低到县定点医院300元,乡镇定点医院等100元就予报销。同时,把25%的报销标准分为三个档次,最高报销标准分别是县人民医院30%,县其他定点医院40%,乡镇定点医院45%;再次是简化门诊手续,以前“参合”农民上医院时,需要带上新型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户口本、村里的证明材料,缺一不可,现在即使所有证件不在身边,农民只需找到当公务员或教师的亲戚朋友开个证明并签字就可以先看病了,手续以后再补。另外,以前看门诊,医药费不能当场报,现在马上就可以报。

  “对医院的门槛提高了,对农民的门槛降低了。一升一降之间,医院和政府有关部门‘吃亏’了。”覃县长解释说,“比如限价药品目录扩大,就把农民的就医压力转到医院身上,促使医院必须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内部消化’掉这一压力;又比如门诊手续方面的简化,方便的是农民,但医院和有关部门事后必须要对农民的证明材料进行查验;还有,农民看病后,在村医生和乡镇医院处就可以拿到报销款,但剩下还有很多程序和手续上的事,村医生、乡镇医院和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还得要操心。”以人为本的新举措,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丹竹镇,短短15天时间就有3.28万名农民“参合”,约占该镇农民6成。而全县已有57万多名农民“参合”。目前住院补偿总人数为1500人,住院补偿总金额40多万元。现在,有很多未及时“参合”的农民都感到后悔。

  “其实,‘新农合’给我们医院也带来了好处。同去年一季度相比,我们医院的门诊和住院人数增加了20%至25%,业务收入增加了25%呢。”丹竹卫生院院长韦尚林实话实说,“前几年卫生院职工的工资都没有保障,今年肯定没问题啦!”“‘新农合’是多方受益。要是早开展,我们农民就可以早得益了!”村干部谢安达捧着火红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有些“不知足”地笑了。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