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果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围绕“133”战略部署,努力打造教育品牌,创新“体教融合”新模式,促进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城乡学校改造项目得到大力推进,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助推了乡村教育振兴。但是人们对城乡教育的期盼并没有就此搁浅,加大教育投入,新建学校新增学位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缓解“入公办幼儿园难”和有效解决城乡新老教师“断层问题”等,成了社会公众对教育领域新的期待。
今年以来,平果市教育局闻谏而动,担当作为,制定年度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方案,层层压实责任,多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直面回应解决社会公众对教育方面合理期盼。截至11月底,计划投资11830万元新建的四所幼儿园正在按照预期进度施工。全部建成后新增3480个学位,将有效缓解“入公办幼儿园难”的问题。同时,制定招聘计划,加大招聘力度,多举措着力解决城乡新老教师“断层问题”。
实施教师增量工程,解决区域性“失衡”
近年来,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实施教师增量工程,解决区域性失衡问题。在编制总量控制的范围内,按学校缺员情况,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才引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形式多渠道补充中小学教师。2021年完成补充教师546名,2022年已完成补充145名。在今年11月16-18日和12月17—19日分别在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和南宁师范大学武鸣校区举行的2022年秋季学期两场中小学教师招聘会上,经过现场宣讲、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及考核等程序,已有31人签约加入平果教师队伍,待他们毕业取得毕业证和教师资格证后且体检合格即可到岗任教,届时将有效解决教师的总量不足问题。
实施“手拉手”帮扶,激发“老教师”新活力
近年来,平果市教育局深入剖析研讨城乡学校发展瓶颈,出台《平果市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城乡学校之间通过集团化、学区制和教育联盟等开展一场场深层次互动、交流,为骨干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通过专题讲座、示范课展示、课后评课研讨等“送教下乡”活动为乡村教师或“老教师”搭建学习提高的交流平台。同时,由平果市教育局教研室相关人员和学科中心组教师组成的帮扶小组根据本校实际分组行动,采取“一对一”师徒配对帮扶,线上线下实时指导,手把手帮他们打通从理论到实践、从模仿到创新的脉络,给予个性化的专业辅导和跟踪督导,力求结对帮扶落实落细,见质显效,让乡村学校现有教师队伍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助推乡村教育振兴注入“生长”活力。
实施“保姆式”培训,赋能“小教师”大能量
近年来,平果市教育局每年都启动落实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特别是组织新入职教师通过集中培训、分散培训、自主研修的方式,对当年毕业履约的新教师进行入职培训,引导他们快速实现从“学生到教师,从新手到骨干”的角色转变。平果市教育局师训股负责人表示,“‘双减’政策下,要实现减负增效,我们要解决的最大难题越来越聚焦在一个点上——教师的成长能否同步。”,要加速新进乡村教师成长,迅速成为振兴乡村教育的生力军。今年11月5日,平果市教育局就牵头组织举办了2022年新入职教师培训班,对该市2022年新招聘的新教师进行为期7天的专题适应性培训,进一步增强新入职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引导广大新入职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更好地适应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
近年来,平果市教育局在抓紧抓好教育教学、教育项目建设等多项重点工作的同时,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通过实施教师增量工程、“手拉手”“结对帮扶”和对新进教师实施“保姆型”培训,有效激活了乡村教育原动力,赋能乡村教师新活力。(黄立波)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到新安镇中心卫生院开展精神障碍患者免费送药活动
为切实做好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工作,减轻患者及家庭经济负担,11月21日下午,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专家来到新安镇中心卫生院,以“关爱重症精神病患者送医送药”为主题开展有关活动。 【详细】
凌嘉康:用心服务百姓 专业赢得口碑
凌嘉康,中共党员,平果市中医医院副院长、百色市名中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先后荣获“首届百色市名中医”、“健康百色先进个人”、“百色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2022年度平果市“十大名医”等荣誉称号。 【详细】
“礼出东方--汉画像石上的孔子与鲁礼文化拓片展”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
10月25日,由广西民族博物馆、济宁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礼出东方--汉画像石上的孔子与鲁礼文化拓片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二楼D2临展厅开展,展览将持续开放至2025年1月10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