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5日 来源:河池市政协、巴马县教育局、巴马县行政综合执法局 作者:潘爱国、卢金开、陈莹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全民情系健身,体育造福农村

——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义及路径

 

运动点亮人生,运动超越自我,运动释放梦想。是的,乡村振兴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之一,农村体育的发展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基础和乡风文明的体现,农民体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如何保障农民体育权益,成为体育界研究的热点,又一直制约着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地发展,也是社会体育的“盲点”,影响“全民健身体系”中“全民性”的体现。如何和谐、全面、协同发展村民健身运动已势在必行功在必得。

 

农村体育健身的本质意义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运动更快、更美、更精神。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阳光下锻炼身体,自然里快乐成长。体育如花绽放快乐校园,青春似火燃烧亮丽人生! 没有农民的身体健康就没有农民的生活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全面小康,重视农村体育、关注农民健身、关怀农民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精神文化生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农民群体康泰国家才能强盛。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不仅会对从事物质生产、提高物质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同样也不利于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农民群体若基本具有健康的体魄,民族兴旺,国家强盛就得到基本保障。

迎着朝阳,阳光健身。踏着晚霞,阳光健美。运动浇活生命之花,营养孕育健康之果。第一,农民是国家存亡、发展的基础群体和社会小康之根本,农村体育的发展和体育文化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增进农民健康,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健康之基,是我国农村新时代伟大征程中的重要政策主张与战略目标。第二,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当前农村体育事业乃至全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第三,农民的体质和身心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和直接目的的尽快实现。关系到农民的身心健康,增强农村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减少医疗支出,节约经济开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第四,农村体育的发展和体育文化建设的推进还有利于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因此,注重农村体育发展,增强农民身体素质,提高农民身心健康水平,是推进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必须在乡村振兴中体育运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等新理念并可持续发展。

 

农村体育产业的意义作用

青春的呼唤,心跳的韵律,性命的火焰,梦想的放飞。体育是运动的艺术,运动是体育的灵魂。体育产业有助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财政支出,优化健康产业结构,对培育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健康环境具有独特作用。

(一)保持身心健康降低医疗支出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健康方式

一是保持人们的身心健康,降低医疗财政支出。塑造人民的健康体魄与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体育产业所能发挥的重要间接作用。通过体育产业使得人们能够健康、高效地创造其工作价值与社会价值。体育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可以“治未病”,也可以对已发病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具有功能预防性、需求高弹性、收益综合性等特征;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加人们选择体育锻炼的机会和频率,使得人们增强体魄,人们健康以至国家医疗财政支出减少。二是优化健康产业结构,培育健康生活方式。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以预防、养生为特征的非医疗性健康供给,对各种体育健身服务、运动健康服务需求日益旺盛,极大优化健康产业需求结构。休闲娱乐、养生保健及运动健身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闲暇方式。通过打造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体育旅游、体育健身服务、体育文化博览会等产品体系,充实消费者的生活内容。

  1. 营造健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健康文化氛围

    体育产业是绿色产业,具备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绿色产业特征,尤其是围绕户外运动项目形成的产业具有亲近自然、贴近自然的特性,潜藏深厚的环境美学价值,最具活力和生命力;通过建设新型体育特色小镇,体育化改造老旧厂房、仓库,合理开发城市边角等方式在促成城市空间的转型升级,营造居民健身休闲的空间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少体育产业走向开发体育文化资源的道路,如在体育赛事中积极宣传低碳、环保、绿色等健康理念,向社会传播体育运动的正能量,让人民拥抱健康的文化氛围。

     

    农村体育产业目标任务

    大力推进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民心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以经济、实用的小型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为重点,把场地建到农民身边,同时推动农村体育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是一块标准篮球场。在此基础上,提倡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较多的地区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增加面积、器材及设施,形成体育文化广场,更好地满足农村体育文化生活需求。当前农村健身路径存在宣传不到位、管理体系不完善、健身路径设置前期调研不充分等。应加强宣传力度工作,拓宽投资渠道,合理选址与科学布局。

    指导思想是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农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亲民便民利民,真正使广大农民受益。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健身工程;落实经费,加大农村体育设施的软硬件投入;齐抓共管,加强对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强化宣传,营造全民参与健身活动的良好氛围。

    基本要求一是以行政村为对象,以村级体育场地建设为重点,把场地建到村屯,把体育服务体系覆盖到农村。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各级政府扶持,社会力量支持,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有关部门大力协同,各尽其职、各负其责;运用多种手段和杠杆,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制定基本的场地建设标准,不搞一刀切和统一模式。二是搭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面向广大农民的体育服务体系,带动农村体育组织建设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引导广大农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农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

     

    农村体育健身运动的瓶颈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虽然为农村经济建设与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但要想使农村经济与农村体育在发展过程中达到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状态,未来还需对各种协调发展机制进行准确把握,并在发展模式选择、制度建设等方面找到合适的协调发展路径.

    表现在:一是广大农村居民的体育意识和体育健身意识不强;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组织建设严重滞后,山区小县,多丘陵山坡,如部分篮球场地受地理环境影响,建设面积及数量不足。二是大多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没有专职管理人员。上级配套资金不足,乡、村级财政十分有限,如没有和其它项目统筹建设,较难保证及时完成工程建设。三是体育健身项目单一且缺乏特色性、普及性,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时冷时热、时有时无;体育健身指导远远不够,农民体质状况堪忧,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四是农村体育在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农村体育工作任重道远。

    普遍参照体育设施不足与健身需求增加的矛盾,资金投入有限与体育设施建设的矛盾,健身意识不强与健身活动方式的矛盾,管理机制不善与设施日常维护的矛盾。

     

    农村体育健身运动的基本路径

    健康的体魄,永恒的追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搏生命之极限,铸青春之辉煌。生命因运动精彩,体育让梦想成真。谱写生命之歌,弘杨运动精神。

  1. 凸显国家体育的重要部分和竞技体育的重要源泉作用

    农民体育运动的开展、发展的程度是国家体育运动发展的一个标志。在乡村振兴中必须改变农村体育发展的落后现状,重视适合不同人群活动的场地、器材建设,切实为农村体育运动的全面开展打下物质基础,为全体农民群体健身服务。农村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从小有条件参与到一项或几项健身和竞技体育运动中去,可以有效增强农民群体的体质,减少疾病,节约开支,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打下良好基础,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内容,减少不良生活习惯,使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为竞技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政府投入农民参与,强化政府公共服务

    一是通过政府投入和农民群众参与,把体育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提供最基本的健身条件,为农村体育组织的建立健全和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有效推进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广大农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体育服务。二是理顺关系,激活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机构的内动力;加大投入。要以“三农”为抓手,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农业的根本原则,抓实农村的重要阵地,全力打造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同时,更应大力推进多元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不断推动农民体育事业向高质量方向前进,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多高质量、普及广的体育健身服务,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通过强化政府对农村的体育公共服务,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逐步缩小城乡间体育公共服务差距,占领农村体育文化阵地,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使之成为农民强身健体、更新观念、发展经济的有效载体,引导农民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效改善广大农民的体质健康状况,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三)按地域、按民族特点、按经济发展水平、按环境特点布局 

    作为重要的民生健康业以及国民经济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合理布局,全面发展。按地域布局,根据各个区域的经济水平、村落距离、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等综合因素,除简易、最基本的设施做到村村都有外,要求较高的场地器材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前瞻性原则下先适量修建,尽量做到使有意愿参与者每周可参加3次左右所喜爱的体育运动。特别重视按民族特色运动布局运动场地和必要的体育运动器材。运动项目、场地、器械等的布局在长远规划的前提下,按地域总体经济实力合理布局,做到规划周到,兼顾各方;先建后建符合实际,先易后难,先简易后逐步发展的科学化布局。发展中长跑的地区不应苛求短跑;发展山地自行车运动时不应再“创造”过多的场地自行车运动场;足球运动场应以小型便利为起点,以地方适宜性而修建……总之,即使经济条件允许,也不能脱离地域特色而去盲目发展不适宜的项目。

    (四)扎实稳步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农村健身工程是全民健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民心工程。合理的配置资源并且加大宣传力度,因地制宜的建设农村健身工程,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让农村的健身路径真正惠及到村民,真正利用起来。

    一是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列入相关评价体系。二是全面启动实施工作,做好规划制定,部署实施工作,做好宣传发动,明确建设思路,规范操作程序,严明工作要求,为实施工作打好思想、组织和工作基础。做到精心规划、周密组织、认真部署、扎实推进。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统筹规划,落实经费。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健身工程。各乡镇要统筹规划,通力协作,特别要结合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美丽村庄建设、老村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同步规划建设好活动场所。要加大设施的软硬件投入。加大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并出台相关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按标准建设体育设施的镇村(社区)进行奖励。建议政府行政所在镇建好一个体育中心、办事处建好一个休闲健身广场、村委所在地建好一个全民健身工程、其他自然村有一定的活动场地。三是保证扶持资金和配备的器材及时到位,取信于民。严格资金使用监督与审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要通过签订援建协议书,使实施对象认真履行权力和义务,确保建设质量,并按规定时间完成建设项目。具体来说,要发挥财政投入主导作用,按镇财政收入的同比例增长用于体育设施的建设,主要用于场地建设、设备增添、设施维护管理、举办各项比赛活动等。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支持体育设施建设,吸收民间资本参与体育项目的建设运营,投资建设场所、承办相关赛事。对乡镇民营企业家投资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的,建议实行税前抵扣和以投资者命名的政策加以鼓励。

    四是完善设施,齐抓共管,强化宣传。创新群众体育的社会化管理,树立民生体育的理念,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要建立评估机制,建立信息系统,实行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抓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各类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站(点)的建设,全面加大农村体育工作力度,加强对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体育局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恶意损坏或者盗窃公共体育设施的行为。镇文体中心应成立一批由热心人士组成的健身点管理团队,承担管理员和指导员的职责,要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能,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和建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农村体育骨干队伍,要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用好大学生村官和文体骨干等队伍,培养一大批业余爱好者。发挥其对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带动和指导作用。建立维修管理长效机制,加大维修投入力度,多安排人员定期对健身设施进行巡查、修复。要通过镇村(社区)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乐在其中的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组织开展体育下乡活动,坚持与生产劳动和文化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农民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并形成制度。营造全民参与健身活动的良好氛围。

  1. 完善产业准入机制文化旅游并举,与康养融合发展

    第一,加快完善体育产业准入机制,积极引进成熟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和经营经验,根据农村体育市场的实际环境,进一步明确体育领域各种投资主体和形式的性质,不断规范和促进投资及赞助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大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扶持引导力度。一要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各项财税金融优惠政策,落实税费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以资助、贴息等方式扶持体育企业、体育赛事、体育人才等。引进内外战略投资者,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体育产业。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非公有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体育产业。全面落实国家和地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民营体育企业,税务部门应及时办理税收减免手续。二要推动体育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体育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落实土地保障政策,落实土地保障政策。体育企业实施的科技创新项目可申请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鼓励省内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作为政府采购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国家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建设要与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衔接。三要鼓励社会投资,加强人才支持力度。支持各类资本投资生产体育用品,建设各类体育场馆及健身设施,从事体育健身、竞赛表演等活动。把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作为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第二,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涉及经济、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问题,应把体育、文化`旅游三方资金联合打造,由政府牵头协调解决涉及到的用地问题及其建成后场地管理,谁来管,场地维护持续性问题。政府通过对市场运行展开监督,保证市场协调的有效性以及市场环境的公平性,最终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经济基础,使农村体育结构能够与经济结构相适应.在以市场为主导的协调发展模式下,在相对完整经济产业链条的支持下,农村体育也能够快速、有效地参与到农村经济建设中来,与农村经济共同实现协调发展。

第三,康养产业是健康农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谋划培育一批康养小镇、康养社区,制定康养农村规划,需要政府、社会、市场合力完成,实现资源共享、权力共享、责任共担。大力发展康养产业,促成体育与康养融合,有助于体育产业转型升级。以促进体育产业与康养产业互惠发展。基于质参量兼容原则,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如体育培训、健身设施、赛事运营等满足康养需求,而绿道骑行、徒步慢跑、定向越野等需求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体育与康养互可为对方提供技术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二者融合、互利共存,形成无形渗透有形、高端统御低端、先进提升后进的界面,最终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步伐。

要补齐发展平衡匹配的短板。康养产业以“健康”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满足人们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需求;要补齐融合管理模式的短板。现有项目中体育和康养结合缺少融合机制,两者都仍在各自领域进行健康服务;要补齐项目规划关注点的短板。要共建健康良好生态体系,促成体育与康养高度融合,要合理规划硬件设施建设,构建体育与康养融合环境的互惠界面;要创建一体化融合模式,夯实体育与康养融合基础。

 

农村体育健身建议与启示

运动奏响生命,运动点燃激情。体育无处不在,运动无限精彩。留下你的汗水,展现你的风采,演绎你的精彩。音符让音乐有了旋律,运动让生命充满健康。运动使我们充满活力,活力让生命变得美丽。

搞好新农村体育建设是一项重大工程,要不断研究、分析乡情,研制、推广更多富有浓郁本土文化气息,集区域性、民族性、传统性于一体,根植于百姓、易于开展、易于推广的新型特色健身项目,促进农村体育健身的普及和农村体育人口的提升,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农村健身理念不单是对体育产业模式的变革,更是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次重大的机遇与挑战。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对健康中国的建设与经济强国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在全民健康的趋势下,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逐渐增大,对健康产业的消费需求必然也会随之上升,随着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完善,健康体育产业必然迎来更加可观的发展景象。必须通过强化体育文化来促进人们的体育参与,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农村健康和时代下体育经济发展的根本路径,通过理念与价值观的深层渗透等,营造农民健身的社会风气,让人们拥抱健康的体育文化氛围。

首先,要完善体育产业链条,科学调控财政支出。一个完整的体育产业链要经得住市场的考验,都需要从研发、生产、物流、销售、营销、售后等各个环节上做到无缝对接。健全健身休闲产业链,完善体育培训产业链,竞赛表演产业链,均是运动健康产业链。

其次,宏观调控发展路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健康融合发展。利用经济理论支持和调控方法,通过调控体育产业相关的财政支出,积极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实现体育产业的健康功能,做好政策集成的文章,把健康融入体育产业现有的政策体系、政策方向中,从而完善体育产业规划、实施方案、实施意见、行动计划等各个层面的体育产业政策。

再次,完善体育产业体系,丰富健康服务供给。在农村健身视域下健全体育产业体系,发展运动健康服务业、体育养老和体育旅游这些与健康紧密相关的新兴业态,健全体育产业门类,扩大健康体育产品和健康体育服务的供给,完善产业的市场交易机制。

运动强健男人,运动塑美女人。运动强健体魄,运动燃烧激情。运动点缀人生,运动推动历史。运动释放热情,运动链接友谊。综上,农村体育产业要全面推进体育惠民健身工程建设;扩大资源,构建多元供给渠道与设施数量。夯实政策保障体系和构建高质量体制机制,全面优化配置资源和拓展多元融资渠道,建立供给服务标准和完善服务供给方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人才服务模式,完善监督机制和增强监督实效。

 

作者:潘爱国,中学体育高级教师职称,曾任河池市体育局业余体校校长、河池市体育局副局长、河池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副主任。

卢金开,中学体育高级教师职称,曾任巴马县教育局体育教研员、教育工会主席。

陈莹峰, 巴马县讲师团成员,县委党校讲师,县行政综合执法局干部绩效办主任。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发布:广西县域资讯共享发布平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