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4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黄夕爱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手足口病发病进入高发期

  专家:家长切勿慌张,注意孩子个人卫生,勤洗手  

  这几天,广西不少幼儿园向家长发出提醒,近期为手足口病等各类传染病高发期,请家长注意加强孩子的卫生习惯,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记者从南宁市部分医院了解到,从上周开始,门诊中手足口病的患儿明显增多,手足口病进入了发病高峰期。

  5月至7月患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患儿主要是学龄前的儿童,4岁以内的孩子占发病总人数的85%—95%。常见的症状有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每年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5—7月和9—11月,其中又以5—7月患病率最高,这和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关。5—7月,气候闷热潮湿,6月又是梅雨季,而肠道病毒在23℃左右的温度中活性最强,且在潮湿的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比干燥的环境中要长。

  警惕孩子食欲下降、发烧等症状

  手足口病属于丙类传染病,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属于同一类,是一种常见病。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的症状都较轻,对症治疗后预后良好,一般一个礼拜就痊愈了。只有极少数的患儿可能会合并严重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脑膜炎等。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3种途径感染,消化系统,比如吃了不洁的食物;呼吸系统,比如到人多空气不流通场所可能会感染病毒;再者是接触性感染,比如摸到被手足口病患儿摸过的玩具等。家长们一定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孩子,注意“一摸二看”,摸摸孩子的身体、额头有没有发烧,看看孩子的手心、脚心、嘴巴有没有约1—2毫米大小的白色小点点,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手足口病有1—10天的潜伏期,家长可以注意一下手足口病的早期信号:一、孩子与平时不一样了。比如,幼儿哭闹次数增多、口水增多、饮食不正常、食欲下降、拒食、易惊等;大一点的孩子出现嗜睡、呕吐、头痛、手抖、脚抖、走不稳、站不牢等情况。二、发烧。高烧39℃以上,且持续3天不退。

  一旦孩子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有手足口病接触史的,家长一定要引起警惕,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若确诊为手足口病,要及时将孩子隔离,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孩。

  预防手足口病谨记15字诀

  吃熟食: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不要让孩子吃生冷食物,也尽量不给孩子吃剩饭剩菜,不要将蛋糕、饼干等食品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此外,婴幼儿食用的餐具应充分清洗、消毒。

  喝开水:不要让孩子喝生水。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给宝宝勤洗手、勤剪指甲,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手卫生,最好同时清洗面部,以免孩子在亲自己脸颊时被感染。

  常通风:家里要经常通风,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孩子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晒太阳:多晒太阳能有效消灭病毒。婴幼儿的尿布、孩子的衣被等也要及时清洗、晾晒。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孩子玩具的清洁,纠正孩子吸吮手指、抠鼻孔、咬食玩具,以及喜欢用手抓东西吃等不良小动作。 (黄夕爱)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