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不乏有人嗜肉如命,一餐不吃肉就嘴馋;也不乏有人谈肉色变,拒绝肉食,只吃素食。新近研究发现,这两种极端的饮食方式对健康都不利,还会引起多种鲜为人知的疾病。
过量食肉易患病
关节炎科学家通过对2.5万人饮食习惯的调查发现,相对素食者而言,肉食者患关节炎的风险翻一番。红肉中的胶原质能激发免疫系统“攻击”行为。另外,肉中丰富的铁元素容易积累在关节处,造成组织损伤。
胆结石胆结石的剧痛肯定让某些人刻骨铭心,患病原因之一就是饱和脂肪摄入过多。研究发现,肉食者患胆结石的风险比素食者高出18%。素食者摄入的不饱和脂肪较多,无形中提高了胰岛素的敏感性,预防结石产生。
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和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有关。科学研究发现,出现轻度记忆问题的老人如果减少肉的食用量,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类食品,患痴呆症的几率会减少48%。
骨质疏松症根据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协会的研究,红肉中的动物蛋白不利于骨骼健康。肉食者消化肉食所剩余的酸性残渣需要钙质等碱性物质来中和,这样势必会导致骨骼缺钙。绿色蔬菜如卷心菜、甘蓝,含钙量较高,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
食肉有限量
我国营养学会对国人的膳食营养物质的供给有个科学合理的营养摄取标准:成人每人每天每千克体重应摄取1.2克蛋白质,成人体重平均以60千克计算,每天应摄取70余克蛋白质。肉类中蛋白质的含量平均在17%左右,一个人一天摄取的蛋白质,肉类应占25%上下,折合成肉就是100克左右为宜,其余的蛋白质可以从摄取的其他食物来供给。
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和体力工作者,吃肉的数量应该有所增加。如4~6岁为100克,7~10岁为110~120克,11~13岁为130克;14~18岁为140~150克;18岁以上可以和成年人一样;成年轻体力劳动者140~150克;重体力劳动者可增加到180~190克。老年人应当减少,应保持在90~100克之间。以上是参考数字,有的人很少吃肉,有些牧民以肉为主,这些则应另当别论。
拒食肉食易患病
不育症约1/6的不育夫妇要归因于他们的素食习惯。伦敦大学的研究发现,素食者为了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喜欢食用大量豆类产品,但是大豆所含的某些黄酮成分会阻止精子向卵子游动,形成不孕症。
牙病素食者喜欢吃的茄子、洋葱、胡椒粉和小胡瓜含有腐蚀牙齿的酸性物质。牙科专家发现,高温烹调后,这些酸性物质会更加集中,对牙齿的危害更大。
抑郁症维生素B12只存在于肉类、奶制品和加工过的谷类食品中,素食者最容易缺乏。英国营养基金会的布里吉特·比娜拉姆称:“维生素B12摄入不足会导致轻度的神经问题,如情绪波动、抑郁。同时,人会感到极度疲劳。”
肌肉萎缩缺乏蛋白质的饮食潜在的副作用之一就是肌肉萎缩症。蛋白质对于维系肌肉健康极为重要。英国营养学家路易斯·萨顿说:“蛋白质摄入不足的素食者非常容易肌肉流失。”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8类癌症威胁广西人的生命
4月16日,从自治区肿瘤防治办了解到,根据2013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进行计算,广西每年新发肿瘤病例是11万、死亡约7万。其中,城市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鼻咽癌、宫颈癌和食管癌是严重威胁广西居民生命 【详细】
广西居民吃肉太猛严重缺奶 饮食习惯得要改改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日前出炉,提出了我国居民每人每年的食物消费目标。3月3日,记者从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广西人水果日消费量只是推荐量的1/3;奶制品日消费量只有4.1克,也就是半瓶眼药水的量,还不到推荐量98克的零头,而肉类的日消费 【详细】
清除蔬菜农药残留 你用清水、淘米水还是洗洁精?
盐水、淘米水、洗洁精和清水,哪种洗菜去除农药残留的效果最好?近日,网上流传一个“盐水洗蔬菜最好”的帖子,称将蔬菜放在盐水中浸泡5分钟,就能让农药残留最少。随后,又有媒体通过实验对比指出,洗洁精和淘米水去除农药残留的能力排名第一第二。 【详细】
天等县斥资整治后城区河成为群众避暑胜地
7月14日,时值酷暑天气,天等县许多市民携家带子来到城区丽川河游泳消暑。近年来,天等县累计投资近4000万元,实施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使城区河道面貌大为改观,成为了当地群众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详细】
滥用抗生素导致逾30万儿童失聪政协委员呼吁整治
“我国有超过30万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占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全国政协委员施耀忠说。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施耀忠通过网络提交了《关于整治抗生素滥用的提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