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0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廖庆凌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警务室建在了家门口,群众办事方便多了,白天晚上有人巡逻,真正的安全可以感受到,服务就在身边。”说起社区警务室,河池市金城江民族社区街委主任韦国东的脸上写满了喜悦。

  “从前,邻里、家里闹矛盾要到处找人解决。现在不同了,是民警自己‘找’上门来。”南宁市新竹社区的群众津津乐道……

  派出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是派出所工作的根基。自开展“三基”工程建设以来,我区各地结合辖区治安、警务等状况,将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作为派出所“三基”工程建设的重点来抓,深入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警务前移的改革让社区民警、驻村民警就近为群众服务,随时为群众排忧解难,让老百姓有困难想找民警找得着,群众的安全感得到进一步增强。“流动警务站”是田阳县农村警务室建设的创新和丰富——将警车作为流动警务专用车,在车上设有专用的工作桌柜,备有户籍、治安、交通、消防等各种宣传资料等,随时随地服务群众和打击违法犯罪。自从设立了“流动警务站”,民警们多了一个为群众服务的载体,他们的工作得到更多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心和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2006年12月15日下午,田阳县头塘派出所民警黄燎向、卢贞生把“流动警务站”开到头塘村平泗屯时,发现一陌生女子在该屯走走停停,且不时胡言乱语,有些异常。两名民警立即忙开了。经多方努力,并联系上其家人之后,民警得知该女名叫王丽(化名),乐业县雅长乡人,一直在外打工,有间歇性精神病史。弄清王丽的身份情况时已是傍晚7时许,看到王丽又冷又饿,民警掏钱买来饭菜让其充饥,找来衣服给她穿。随后带她到公路旁等候开往乐业县的客车……一直忙到凌晨2时许。王丽家人对民警细致的服务感谢不已,称他们是大恩人。

  南来北往的匆匆过客,在我区各地也感受到了社区警务室、农村警务室的无限温暖,他们用南腔北调说:“到了警务室,就像到家了。”2006年11月7日夜晚,衣衫褴褛的孤寡老人钟建从云南省一路乞讨到河池市金城江区,身心疲惫的他看见社区警务室的指示牌后,急忙走了进去。值班民警俸松、吕显辉了解情况后,一边端来洗脸水,一边打来热饭,并安排了住宿,第二天还掏钱买车票将老人送上开往广东湛江老家的火车。临别时,钟建老泪纵横,紧紧握住民警的双手久久不肯放开。

  社区民警和驻村民警深入社区、村屯,一旦周边发生各类案件、事件,可以快速出警,就近处置,有效提高了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民警在社区、村屯带领群众开展群防群治,构建防控网络有效遏制了犯罪,有效增强了公安机关防控能力。钦州市大平村是一个偏远的山村,交通条件差,群众办事、报警求助极为不方便,治安问题比较突出。大平警务区成立的当天,村支书和一些村民在村口迎接警务区民警时将信将疑:“你们一个民警驻村,能把村里的治安搞好?”然而就在警务区成立的第3天,驻村民警就带领治安协管员当场抓获了2名正在抢劫一辆过往货车的犯罪嫌疑人……一年过去了,如今谈到驻村民警,大平村的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警务区进村就是好,办证入户不用跑,社会治安一天比一天好。”2006年,钦州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几组数据十分喜人:社区、驻村民警通过人口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抓获网上逃犯48人,提供线索1358起,破获刑事案件1543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494名,组建群防群治队伍500多支5800多人,为群众做好事2735件,收到表扬信件近400封。

  自治区公安厅的一位负责人说,整治社会治安就像治人的肌体,小病不治则易养成大病,造成更大的危害。与其天天围着案件转,不如把功夫下在平时、下在一线、下在基层,及时发现问题、查找问题,及时制止,及时处理,把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遏制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发生。基于这一理念,我区公安机关在警务改革中警力大规模下沉。到目前,我区下沉基层和一线实战单位的警力共5730多人,县级公安机关基层一线警力达到全区总警力的85%以上;全区共建成社区和农村警务室1940个,配备相应的民警3066人,建成治安岗亭1695个。

  实践证明,新的警务机制给我区打击违法犯罪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已经连续4年下降。2007年之前4年,刑事案件立案分别比上一年下降了1.5%、4.1%、5.1%和5.9%,发现受理治安案件分别比上一年下降19.5%、6.1%、15.9%和32.9%。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