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8日 来源:东兰县巴畴乡 作者:韦德夫 韦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东兰县巴畴乡坚持加强构建起“党建+群防群治”联动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持续织就乡村“平安网”,牢牢把住乡村“平安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2年,巴畴乡党委、政府被评为全区群防群治工作突出集体。

坚持“党建+清单”,乡村治理“党味浓”。

巴畴乡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有效路径,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将党小组建立在网格上,党小组组长任网格组组长,形成村党支部领导“控面”、党小组长包组“管格”、党员中心户示范“看点”的三级网格组织体系。推行干部“负面言行清单”制度,对党员关心支持乡村治理工作实行加分奖励,对无故不支持、不参加、不完成分配任务的实行扣分惩罚,有效激活党员干部队伍内生活力,推动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坚持“线上+线下”,乡村治理“氛味浓”。

巴畴乡充分利用巴畴本地特色文化元素,搭建“百姓大舞台”,积极打造红水河流域壮族歌圩街区,2021年以来,共举办圩日非遗歌圩活动100余场次,通过多种乐器表演以及山歌、快板、谈谣等形式宣传群防群治工作,发挥群众平安家园守护者的“千里眼”和治安信息的“顺风耳”作用,营造了“人人参与防范,共同维护治安”的良好氛围。该乡狠抓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继续深入扫黑除恶宣传教育,辐射1.5万余名群众,凝聚起深入开展专项斗争的强大合力。主动依托各级媒体宣传,以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结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乡镇,全力营造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大团结浓厚氛围。

坚持“排查+化解”,乡村治理“和味浓”。

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巴畴乡及时安排部署,以疫情防控工作为契机,将230名乡村干部沉入全乡36个网格当中,认真做好群众邻里矛盾化解工作,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不稳定因素得到及时化解,成为服务保障广大群众的重要力量。2022年,共组织开展6次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排查出社会矛盾纠纷风险隐患事项共7个,成功化解5个,排查个人极端案件隐患5个,成功化解5个,共受理家庭问题、邻里纠纷等各类纠纷23起,调解成功19起。

坚持“接访+调解”,乡村治理“情味浓。

巴畴乡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接访,坚持每个圩日在乡信访接待室接待来访群众,一些重点、热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和缓解。积极主动正视信访人的合理诉求,严格落实“一线工作法”,组织党委接访组深入问题一线,耐心倾听群众诉求,建立问题清单,明确了办理时限,并要求乡、村加强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维护好信访群众的合法利益。由乡村各级网格员、党员组成“红袖标”的村警巡逻队,已成为巴畴乡辖区的流动风景线,他们活跃在辖区各角落,成为加强社会治安防范的“千里眼”“顺风耳”,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辖区偷盗等案件的发生,起到了治安震慑的作用,也进一步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赢得群众广泛赞许。巴畴乡将调解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做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为确保实效,针对因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医患纠纷、坟山纠纷、宗族矛盾等尚未解决或解决不彻底导致群众反映强烈、易激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问题,由乡党委统一部署和安排,将清明、春耕期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专项攻坚行动,开展“上门调解”。2021年以来,该乡共召专题研讨会8次,组织召开现场协调会9次,成功协调解决矛盾纠纷10起。

坚持“联控+服务”,乡村治理“乡味浓”。

2014年,巴畴乡成立党群共建理事会,积极探索实践群众自治共治新路径,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各项事务中的领导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群防群治及网格化管理中来,取得明显实效:有力推动各重大项目建设明显加速,巴畴民族风情村成功入评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巴畴至金谷二级公路在还没有全部兑现征地费的情况下建成通车,东兰县陆基高效设施渔业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组织动员群众主动筹资投劳参与实施乡村环境综合治理“三清三拆三微”专项行动,极大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有效,2022年共招募到志愿者278人参与联防联控队伍,为疫情防控构建起强大的防护墙;综治维稳局面态势良好,全乡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没有发生件、没有发生重度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及重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等情况,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发布:广西县域资讯共享发布平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