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2月2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黎 攀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新春时节,贵港市不断掀起的“城乡清洁工程”的热潮,让浔郁大地的人们更感觉到了春天般的暖意。

  记者在该市进机关、下农村、共劳动,感受着这不一般的“工程”和不一般的变化。自治区建设厅的领导也在全区的有关会议上肯定,在广西的新兴城市中,贵港的“城乡清洁工程”是搞得很好的。

  一个表率唤起千军万马

  贵港市委书记赖德荣忙起来雷厉风行。自从八桂大地全面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他的工作日程更是从周一到周日排得满满的。“工作乏了,总要抽上几口烟。”赖德荣坦言,“这是个不大好的嗜好。”

  可他却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在外面活动时,抽剩的烟头总会用餐巾纸包好,看到垃圾桶才拿去丢。不断“重播”的这一幕让身边的同志、在场的群众都印象深刻。

  “‘城乡清洁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能否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这一重大决策上来,是检验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杆标尺。”赖德荣说,“思想统一,行动才能统一。这首先就要领导带头,从小事做起,起好表率作用。”

  市长唐成良则表示:“‘城乡清洁工程’要多干多数人受益的事、最急需的事、打基础的事、有利于发展的事,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来统一思想。”

  于是,赖德荣和唐成良率四家班子领导上大街、进小巷,挥扫帚、解难题,四次带头参加清洁卫生劳动。

  一个表率唤起千军万马。在这四次劳动中,该市群众一呼百应,每次均有万人以上积极参与,仅2006年12月30日这天参加活动的干群就达100万之多。

  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之上。该市“城乡清洁工程”的强大声势和舆论氛围,成功地使部分“五乱”人员实现自省、自治。该市一个垃圾回收站,成为影响东湖美景的一个痼疾。可前不久,老板主动找到该市建设局,要求“向我开炮”,并联手有关部门一起清除垃圾,还市民一个美丽东湖。

  防微杜渐,“活”羊补牢。贵港市建设局局长伍旗幽默地说,该市“城乡清洁工程”就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城市卫生责任区的划分是市容管理的一个难点。原先,该市采取道路、街道分段负责制,结果总有一些小街小巷没人管。该市集思广益,经过三次调整优化,拟定了最佳方案:片区负责制。即把中心城区划为23个责任区,每个区确定一个牵头单位,负责整个片区的组织工作,每隔一个时段进行一次评比,给先进单位授予流动红旗,对落后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这样,整个中心城区就像‘七巧板’一样,确保不留卫生死角!”

  一张规划连接新老班子

  清澈的水,繁茂的树,在赏心悦“耳”的轻音乐中闲庭信步,在坡起坡落间不经意地瞥见那一排温馨的小栅栏……这是哪个怡人的公园?

  其实,这里是贵港市盛世名门住宅小区—广西首个“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

  “这样美的环境,手上拿着垃圾也不好意思乱丢啊!”在该市召开的“城乡清洁工程”建设现场会上,与会者纷纷赞叹。

  “旧城区卫生状况差,新城区清洁卫生好搞,为什么?”该市副市长庞文达一语道破,“新城区由于规划到位,街道整洁、环境优美,自己都会产生压力感,拿张废纸也不敢乱扔啊!像盛世名门小区,企业在规划设计上一次性投入就达700多万元。”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作为一个新兴的地级市,贵港市建市伊始就非常重视规划。几年来,先后有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广西城乡规划研究院等一流的设计单位参与进来,为该市编制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修编等50多项规划项目。单规划设计方面投入的资金就达4000多万元。

  2006年,贵港市委新一届班子上任,城市建设规划照常推进。

  “换领导不能换规划。”赖德荣说,“一届接着一届干,城建才有连续性,才能保持高水准。”

  人民城市人民建,众人拾柴火焰高。每项城市规划公示后,如雪花般飞到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信,见证着贵港市民参与规划的火焰般热情。在最近的《贵港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向社会公示之后,上千人积极“找漏子”、“出点子”:

  “公共厕所太少,想‘方便’很不方便。”

  “没有体育中心和科技文化中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符。”

  ……

  修改意见综合起来有200多条。经过专家先后20多次专题会议论证调整,最终修编成功。

  规划定,行动实。

  “2007年,按照新修编的近期规划,贵港市将办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件事。”市长唐成良强调说,“这是办实事,但不要叫‘好事’。”

  “因为这是给老百姓‘还债’。以前条件不成熟,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了,乘着‘城乡清洁工程’的东风,市民们理应享受到完备的城市设施带来的便利!”

  贵港市还的这些“债”振奋人心:开工建设市体育中心和科技文化中心;实施旧城区小街小巷的路灯、路面、排水沟改造;建设20座公厕;建设8座垃圾中转站……

  一种环境引来财富“凤凰”

  路:全水泥路面,总长5.6公里。

  村:270户人家。

  公共设施:灯光球场两个,露天舞台两个,科普阅读室1间,老年娱乐室1个,屯内小公园1个。

  垃圾:门前垃圾——无;路面垃圾——无;公共场所垃圾——无。

  这是1月份的一个普通的下午,记者在没有事前打招呼的情况下来到这里:港南区桥圩镇何平村平民屯。清新的空气,清朗的环境让人精神一振。

  可是,村党支书刘达开却这样描述以前的平民屯:垃圾乱堆,死鸡、死老鼠随处乱丢,群众都在晒场上晒粪,村里臭气冲天。“天热的时候啊,风一吹,吃饭都吃不饱!”

  村容村貌何以“漂亮转体”?刘支书感触很深:“靠的是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全体村民日益提高的清洁卫生意识。”该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很快使清洁工程实施开来。

  村里建起四个垃圾收集处。村民们每户每年交纳50元垃圾费。半个月请垃圾车来清理一次。

  开始时,有的村民不理解:“我住这边,垃圾处在那边,倒个垃圾这么远,我不习惯。”有的村民不愿交垃圾费:“我的垃圾我自己处理。”

  第二小组就有一户人家,一直不愿交费。一次,家里有了喜事,垃圾很多,就直接堆放在自家门口。不料,邻居们上门来,你一言我一语,轮番上阵,批评指责。羞愧难当的主人赶紧把自家门前扫得干干净净。第二天,他主动找到村委会:“我来交垃圾费了。”

  “村民的卫生意识增强了,是大好事,要继续推进!”村民代表大会再次召开,决定清洁卫生由“大锅饭”改为“各家自扫门前雪”。即把全屯分区,由各村民小组分段包干,小组再把“责任田”分到各家各户。如果发现谁家“责任田”有问题,将被罚扫球场、小公园等公共场所。实行这一制度后,至今只有最初的两户被罚。

  现在,平民屯正推广粪尿分类式生态卫生厕所,环村路都装上了路灯。以前晚上不愿出门的群众,纷纷走家串户,打篮球、看图书。以前出名的“赌博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体村”。

  村民刘金玲嫁到南宁20多年了。2006年下半年,她欣喜地感受着家乡村貌民风的变化,携夫君回家乡,投资130万元建起一个美国石龟养殖场。目前基础设施已全部建好,第一批石龟开始养殖。

  刘金玲领着乡亲们来参观,承诺说:“我先把种龟无偿送给大家养,成功后你们再把种苗钱还给我,生的小龟可以全部回收!我用这个项目就能带富全村!”

  其实,能给平民屯带来财富的岂止这只“凤凰”。该屯改善村容村貌后,已引来投资均在100万元以上的羽绒加工厂6家、塑料加工厂4家、松脂厂1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