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9日 来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夏宜瑶族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城西南部,东邻文圩镇,西北与金秀瑶族自治县交界,西南与平南县接壤,东南与藤县毗邻,是三市(梧州市、来宾市、贵港市)四县(蒙山县、平南县、金秀县、藤县)五个乡镇的交汇点。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23公里。夏宜瑶族乡总面积117.4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580户6300多人。

  辖夏宜村、六海村、高雷村、能友村、芦山村、六洛村6个村民委员会,64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夏宜村。

  全乡有1980户,653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5813人,非农业人口185人。瑶族479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0%。夏宜瑶族乡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是梧州市最大的一个少数民族乡

  蒙山县夏宜瑶族乡处于金秀大瑶山南麓,境内多土山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形似凤凰。西南与平南交界处的茶花山(又名石崖顶)海拔1025米,为乡内最高峰。地貌属中低山陡坡顺构造类型,由下泥盆统页岩及寒武系碎屑岩、硅质岩组成。地形中等切割,陡峭而险峻。土壤以潴育性:水稻田土、部分沼泽型水稻土及山地红、山地紫色土为主。耕地土壤的成土母质多为砂岩、砂石岩。

  夏宜瑶族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乡西部紧靠大瑶山区,又因地理因素及大气环流的配置关系,每年汛期,大雨、暴雨较多,年平均降雨量为全县乡镇之最,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2000毫米,水资源丰富。发源于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夏宜河从乡西端入境,经芦山、能友、高雷、六海等村,汇数条溪河之水,由西向东横贯全乡,在龙蟠村注入湄江。

  该乡水资源丰富,夏宜河在乡内长15公里,平均比降约9.4%o,河床较陡,洪水时水势凶猛,水能蕴藏量3192千瓦,可供开发量2878千瓦,现建有夏宜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2520千瓦,年发电量25l万度。由于地处大瑶山麓,气候适宜,盛产木材、松脂、八角、蜂蜜、竹笋、灵芝等。花源植物丰富,所产的蜂蜜甘香甜美,堪称“百花蜜”,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夏宜瑶族乡毗邻金秀县、平南县、滕县,是一个交通要塞,造就了夏宜成为相邻县乡土特产品的集放、流转中心。丰富的物产资源,最适宜投资建设竹、木加工项目。

  夏宜瑶族乡地处金秀大瑶山南簏,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2000毫米,水资源丰富,具备大力发展水利、电力资源的有利条件。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85%,林木蓄积量丰富,是全蒙山县天然林区之一。主要林产品有松、杉、八角、玉桂、毛竹、板栗,特产有松脂、八角、玉桂、篙竹、干笋、蜂蜜、绞股蓝、灵芝等。其中六洛村是梧州的养蜂专业村,年产蜂蜜40000斤。夏宜地处山区腹地、山清水秀、夏天气候宜人,境内有夏宜峡、茶花山、茶浮冲、拜仙洞等风景,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夏宜瑶族乡土特产有笋干、八角、香菌、松脂、木耳、生姜、绞股蓝。其中以笋干和生姜为大宗,最具有山区特色;绞股蓝为深山老林所产,有降脂凉血、通便利尿等功能,既能治病,又可保健,在市场上极受欢迎。

  明清时,夏宜瑶族乡百姓七成左右是壮、瑶民族,由于封建统治者对壮、瑶人民的反抗斗争进行血腥镇压,使该地壮、瑶人口锐减。清乾隆、嘉庆以后,由于灾荒、战乱等原因,广东、湖南、浙江等地的瑶、壮族和汉族纷纷涌入,落地生根,形成了如今的瑶、壮、汉族群,所以,瑶族中的主要姓氏莫、黄、邓、李、赵、覃等均有其先祖原居湖南千家峒、广东珠玑巷之说。这里的瑶族多聚姓聚族而居,主要集中在六村各屯中。他们在本村屯或家中说瑶话,公开场合讲土白话或桂柳话。经济生活方面,夏宜瑶族以耕种水田、管理林业为主,历史上以大米、玉米、红薯、旱谷为主食。如今,水稻产量已大幅度提高,玉米、红薯已退出主食行列。宗教以自然崇拜为主,祭祀盘王、祖先、土地和社神。每当家中、村屯遇上灾难或种养不顺、疾病缠身时,便请道士做法事驱鬼消灾。

  蒙山歌节:蒙山县每年农历八月初四日举办“盘王节”,这也是夏宜瑶族人民的歌圩。八月十六日为“修路节”,是长坪瑶族人民的歌圩。每逢歌圩佳节,瑶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盛装艳服,赶赴歌圩,唱歌、跳舞。男女青年利用对歌形式,互相倾吐爱情,问答姓名,唱到情投意合时,互相赠送信物定亲。同时,还用歌曲歌唱美好的新生活。

  夏宜瑶族乡是梧州最大的少数民族乡,瑶族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每逢“盘王节”,夏宜周边村寨的瑶族同胞便云集在夏宜街“闹歌圩”。把美好的新生活、爱情、幸福、情感寓于歌声之中。节日往往要持续两三日,约有万人聚会,热闹非常。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