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07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山歌赛

  仙湖镇位于武鸣县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东邻府城镇,北与灵马镇、马山县相接,西和锣圩镇交界,南与南宁华侨投资区、城东镇毗邻,镇政府驻仙湖街,距县城30千米,面积203平方千米。

  1950年属武鸣县第七区,1958年属府城公社,1966年析设仙湖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建镇。[1] 2003年,仙湖镇辖10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共159个自然屯、228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10302户,总人口39005人。其中,农业9219户、37493人,非农业1083户、1512人。辖中桥社区居委会;连才、三冬、六冬、绿雅、邓吉、清白、苏梁、那溪、邓柳、四育10个村委会。

哈蜜瓜种植基地

  目前,全镇甘蔗种植面积达44185亩,良种蔗覆盖率达92%,建立了邓柳、连才、清白、苏梁、那溪、邓吉六个“吨糖田”示范基地。2002/2003年榨季进厂原料蔗达23.9万吨,是全县产蔗大镇之一。积极发展名特优水果生产,水果种植面积达1.5万亩,主要品种有龙眼、芒果、柑果、荔枝等,果场主要分布在连才、三冬、六冬、邓吉、清白、苏梁、邓柳等村,其中龙眼种植面积达1.19万亩,总产量达3480吨以上。实施“绿色工程”,发展竹笋生产,创建邓柳竹子示范基地,全镇种植竹子15000亩,速生桉21000亩。发展特色养殖业,全镇良种猪饲养量达9.09万头。

西瓜丰收

  时下正是西瓜成熟上市的季节。清甜、肉红、皮薄、耐储、个大的武鸣县仙湖镇无公害西瓜由于品质佳、质量安全而在国内市场上久负盛名、深受消费者欢迎。近日,已有江西省、广东省等各地客商来到仙湖镇六冬村西瓜生产基地的田间地头,选购采收,销往全国各地。

  经过几年的努力,仙湖镇的西瓜生产得以进一步发展,质量安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群众种植技术水平也大大提高,同时还利用本地气候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成功地推广了西瓜一年三熟栽培技术(其中发展的秋西瓜更是利用国内西瓜市场空档因而更为俏销,效益高,市场前景更广阔)。2008年全镇种植的西瓜总面积为1000亩,预计总产量在3600吨左右。今后,仙湖镇还计划与西瓜客商密切配合,做好无公害西瓜包装销售工作,树立优质特色无公害西瓜品牌形象,以进一步提升全镇无公害西瓜在国内市场上的声誉,扩大国内市场的销路。

  岩洞葬

  广西武鸣县仙湖镇邓吉村伏吉屯的村民在当地的弄山开山炸石时炸开一个洞口,发现一处岩洞葬。6—7月,南宁市博物馆会同广西文物工作队、武鸣县文物管理所对该处岩洞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120平方米,出土陶器、石器、蚌器和玉器等一批重要的文化遗物。弄山岩洞葬位于仙湖镇邓吉村雷蓝屯东约300米的弄山,北距镇政府所在地约3公里。弄山为数座相对高度40一200米的的石灰石山峰所组成,方圆约3平方公里,四周为低矮的丘陵、河流冲积平原和分散的石山,岩洞葬即位于山的西南山脚。岩洞大致为南北向,内略呈“十”字形,由洞厅和4个支洞组成,面积约200多平方米,地势北高南低。其中洞厅和1支洞地面较平、空间宽敞,洞厅长约13、宽约3—7、顶最高约9米。现今洞口为开山炸石所致,原来的自然洞口经发掘时调查,应位于洞的西北即1支洞所在地,高出地面约9米的山腰上。

  岩洞葬是广西地区古代一种具有地方特点的埋葬习俗。此种以天然洞穴作葬所的习俗,在现今广西的壮族地区还保存着。从调查和研究的情况来看,广西地区的岩洞葬多为隋唐以后的,年代较晚。弄山岩洞葬从出土的随葬品看,大石铲、有肩石器多是广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陶高领罐等器形及细绳纹上加多线刻划纹的装饰手法,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顶蛳山遗址第四期、平南石脚山、感驮岩等遗址所出的相似,其年代约为新石器时代的末期,在广西乃至全国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岩洞葬之一。近年来,在红水河流域和武鸣县境等地发现一批早期岩洞葬,年代约为先秦时期,随葬品中的陶器、石器等器物与弄山所出的大体相近或相同,2001年在武鸣两江发现的岜旺岩洞葬和本次发掘的弄山岩洞葬在器类和器形上基本一致,它们在埋葬方式和随葬品的形制和组合上基本相同,表现出文化上的一致性和传承关系。因此,弄山岩洞葬的发掘与研究,将对广西岩洞葬的起源、发展、年代和族属、岩洞葬文化等方面的探索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对研究广西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阶段的文化面貌及陶器的发展与演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