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9日 来源:恭城县委宣传部 作者:郑智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叶春燕(戴眼镜者)在走访贫困户。

       每有燕子归来,就算是严寒酷暑,必定是花香缕缕,一个热闹的春不经意便廓门而入,满堂盎然。日前,记者到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大合村采访了该村第一书记叶春燕。

  叶春燕出生于1985年4月,2012年考录恭城瑶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务员。从2015年10月起,她被选派到栗木镇大合村驻村开展扶贫工作,至今已有5年时间。

  2020年7月23日,在大合村委会二楼小会议室,叶春燕向我们娓娓道来她扶贫历程中一些记忆犹新的事情:

  2015年刚到村时,摆在我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从全村数千人里面精准识别出贫困人口。我当时带领工作队员,在村干部的协助下,用一个月的时候,遍访了全村617户2716人,了解各家的家庭情况和困难,同时召开自然屯和行政村的各级评议会,向村民和村干部核实情况。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中尽可能做到识别准确。当时,共精准识别出68户250名贫困人口。

  找出了扶贫对象,可是大家的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家中有牵挂无法外出,要么没技术工资低,要么自身有残疾或疾病,就业很困难;有的想在家发展产业,但是缺乏启动资金……在摸清每户贫困户致贫原因的基础上,我意识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因户施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几年的摸索,我和扶贫队员一起帮助有养殖意向的残疾户申请到县残联赠送的鸡苗等种苗,帮助他们在家发展力所能及的产业;帮助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款,在家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在产业发展起来后,再帮助他们申报产业奖补资金;在技术上,联系县农业部门,到村里和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解决了资金、技术、销售的整套问题,让贫困户可以安心发展产业。

  对于务工的人员,我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土地流转,获得流转收入。反之,承包土地的产业示范基地和致富带头人面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还能兼顾家庭;对想外出务工的人员,联系县人社局,提供家政、育婴、电工、中式面点师、米粉制作等技能培训,提高务工的技术含金量。

  杨新荣是家庭比较困难的贫困户,我第一次走进杨新荣家时,他儿子正在门口喂鸡,近20多岁的小伙子,一群鸡数了好久也没数清楚。黑麻麻的厨房里,只看见一个人影在晃动,我走过去开了灯,也是昏黄的一点点光。我问他,杨新荣在屋不?她呢呢喃喃说了些什么?却是一句也没听懂。楼板上传来一个声音“哪个找我?”我说,我是刚来的扶贫第一书记,你下来一下。过了几分钟,等他出来到堂层,我看见他的一只眼珠是干瘪凹陷的,另一只眼睛好奇的打量着我,来之前我已经了解过,他家有三口人。我问他,厨房那位是你老婆吧?他说着是,把老婆、儿子都叫过来了,他们的衣服都很脏很旧,是那种穿脏了总没洗干净的污渍,两人的样子与常人不太一样。我坐下来和杨新荣闲聊,他说他才2岁时一只眼睛就坏掉了,另一只眼睛看东西也不太清楚,加上家里穷,一直都没娶上媳妇,到40多岁时娶了现在的老婆,脑筋不太灵光的。他那时就想着,生个好的娃,传宗接代,老了也有人照顾,谁知道儿子生下来,也是脑筋不太活络的,也就不再敢生养了。眼看着自己马上就60岁的人了,老婆和儿子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唉!听得我一阵心酸。再问了一些田地里的事,杨新荣虽然年迈,但为了儿子和老婆以后衣食有保障,干活很努力,平时也尽量带着儿子和老婆,帮做些最简单的事情。家里养了牛、鸡,种了田地,有时卖点鸡蛋、青菜、玉米。我问他,他们是几级残疾?他说:啥?残疾?不想办,办了就是残废人了。我告诉他,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努力生活就不丢人,国家现在对残疾人有政策,符合条件的每月有50块钱补贴,生活困难的还另有50元补贴,还有其他的,比如赠送鸡苗还教技术,特别困难的还可以申请特别关爱补助。他说让他再想想。我隔段时间就去他家一次,有时帮他卖点土鸡蛋,告诉他有哪些合适他们家的好政策。他终于同意了,2016年12月20日,我带着他一家三口,以及村里另外两户,一起到县人民医院和县残联进行了相应的鉴定,仅他们家,每月就能增加250元补助。这些年,还帮他申请了产业奖补,危房改造,前段时间,还申请到残联赠送的鸡苗。现在,他家住进了钢筋混凝土的新房子,用他的话说,建了这个房子,刮风下雨再也不用担心了,以后再怎么样,他老婆和儿子有个安全的房子住着,他也放心了。

  下大合有一个残疾人欧某,我向村干部了解情况,这户人夫妻二位老人已经60多岁,女儿外嫁,唯一的儿子患有精神残疾,发病时不能控制自己。早几年,他家的土坯房破旧,我一方面给他儿子申请了临时救助,一方面动员他们实施危房改造。但是因为旧房子是两户人共有,不便拆除,而另外帮找的几个地方因为风俗等原因,都不符合老人的要求。我和村干部、帮扶干部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多次入户与老人沟通,一起想办法,最后,帮他申报了较高标准的危房改造补助,再动员邻居让出一间老房子给他拆除重建,并帮联系了施工师傅,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以最低价格帮重建了四间瓦房。入住新房后,两位老人主动在堂屋张贴了领袖画像,他们流着热泪说,党和政府扶贫政策太好了,感谢国家,感谢你们啊,我们想都想不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子。

  上大合的欧阳建军,之前一直在外打工,留下70多的老母亲在家,因为母亲生了一场大病,不得不辞工回家照顾老人。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我和帮扶干部向他介绍了扶贫贴息贷款,适合他这样有想法在家创业的年轻人。他用贷款的钱,先是考了一个驾照,买了一辆车,平时贩卖蔬菜瓜果到各村兜售,年关在镇上摆摊卖年货。后来,村里要安排一名专职信息员,我们向镇里申请,优先提供了岗位给他。在做好信息员工作之余,他兼职做起了血浆站的宣传员。现在,他宣传员的工作做的风声水起,全职做起了这项工作,去年,我们还帮他申请了危房改造,翻建了新房子。因有扶贫的医疗政策,他母亲住院的花费能报账90%,家庭压力小了很多,现在他既能陪在母亲身边,又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

  上大合的欧阳幸荣,母亲肢体残疾,老婆智力残疾,所幸儿子非常的聪明,去年初考,一举考进了县重点初中,村里还安排欧阳幸荣做起了护林员,每年能增加1万元的收入。还帮他申请了低保,残疾补贴、产业奖补等政策,每年能有近2万元的收入。儿子上初中,还有寄宿补助。扶贫,给他家带来了极大的希望。

  我所在的大合村是一个典型的清朝古村落,历史上出过武举人,近现代也出过较多人才,算是人杰地灵的小村庄,但当时的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去一趟马鞍山屯,路上大坑接小坑,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整个行政村没有一盏太阳能灯,更别说有什么广场和文娱活动了。村委会议室,不到10个平方米,全村70多名党员,开大会的时候,里面坐得挤挤当当,还有一小半人得站在门口听。村里很多农户有建新房的需求,但是老房子在古村落保护区里,不能拆除,周边又多是基本农田,找不到合适的宅基地,在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的同时,还要考虑古村落的保护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与镇干部、扶贫队员走访调研,认真收集村屯道路硬化、贫困户危房改造以及公益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民生需求,和村民促膝交流,了解他们的愿望和顾虑,到其他古村落学习取经。近年来,在后盾单位和各部门的支持帮扶下,村里整合100余万元新建了村级办公场所和文化活动中心,争取到512万元进行了古村落维护,整合资金200余万元新建了8条全长5.17公里的村屯道路,实施了“旱改水”土地地质力提升项目,修建了5公里农田基耕路,安装了173盏太阳能灯……通过以上项目,全村10个自然屯都修通了水泥路,也有了太阳能灯。现在,村里美了、亮了,晚上的篮球场,满是阿姨们的舞蹈、小朋友的欢笑。

  有人问我,作为一位女同志,你在村里5年,不觉得辛苦么?我想说,通过自己的微薄的力量,让大家的生活有了改善,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纵有苦有累,也青春无悔。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叶春燕是今年7月1日和爱人打的《结婚证》,解决了村民们长期为她牵挂的个人单身问题。对未来的展望,叶春燕希望是大合村余下的贫困户在今年底彻底脱贫,村民们学有所教,残有所助,老有所养,困有所扶,一起致富奔小康,走向更美好的生活。(郑智敏)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莫晓遥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