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2日 来源: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记者韦继川实习生冯灿宇

  眼前的邕宁区百济镇新平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一条条水泥路如巨龙般蜿蜒在乡间村舍,成片的水稻和甘蔗丰收在望,村里的金香柑种植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经营得井井有条。这些都是两年半前还处在贫困线上的新平村村民无法想象的,“多亏来的这位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我们实现了脱贫致富。”

  2015年,从未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杨修凯来到新平村担任第一书记。在村民的质疑声中,她首先对村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仅3个月的时间,她就走遍了新平村9个自然坡的每个家庭。白天走访、调研、开会,晚上还要仔细研读各工作队上交的材料,经常凌晨两三点才睡觉,就连周末也没时间回家看望亲人。她了解到贫困户致贫多是因为信息闭塞、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或是因病因学,也有的是因为懒惰。

  找到了症结所在,杨修凯开始行动。首要目标是修好村里的路。她先去说服村民,解决修路牵扯的田地问题,然后找部门、跑项目。有一段时间,她随身携带手提电脑、打印机和公章,以便随时修改出错的材料。甚至还专门去邻村“堵”交通局长。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新平村修建了19条村道,总长38.86公里,连山坳里的那伦、玉迫两个屯也通了车。

  没有产业支撑,脱贫致富犹如无源之水,杨修凯深知这一道理。她制定了一项合适的方案:既立足“短平快”,又放长眼光,发展高附加值特色优势产业。

  2016年,杨修凯引进优质水稻,在村民嫌收成少不愿种的情况下,从未做过农活的她亲力亲为。收获时,水稻亩产近500公斤,大米蒸熟后清香四溢,成了有名的“第一书记大米”。这不仅使村民对杨修凯刮目相看,也让她的事迹得到了网民和媒体的关注。后来村民不仅积极参与水稻种植,还拓展到了甘蔗种植,并利用闲置地扩大规模。乘胜追击,她接着发动村民养鸭,并联系后盾单位和结对帮扶单位与村民签下买鸭订单。同时帮助村里成立了3个农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

  在发展中长期产业上,杨修凯也煞费苦心。她不厌其烦地接待一拨又一拨的考察企业,两年间车子行驶里程就从5000公里增长到了11万多公里。终于,新平村发展起了金香柑种植和肉牛养殖两大主导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富群众。以金香柑种植为例,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年租金500元每亩,全村一年光土地租金就上百万元,全年劳务费也有近百万元。在杨修凯管理下,新平村焕然一新,许多外出务工的青年纷纷回乡创业。他们建起了奶水牛返乡创业基地,以年轻人的朝气聚起了一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第一书记的任期结束了,杨修凯在村子里留下了深深的脚印。今年5月,她被调到南宁市脱贫攻坚战前线指挥部,担任驻隆安县脱贫攻坚指挥员,负责检查指导、监督、协调各项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很多亲友不理解:“才回到城里,怎么又下乡?”杨修凯坚定地回答:“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工作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我积攒了经验,也磨练了韧性。希望这份经验,能让脱贫工作少走点弯路。”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