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0日 来源:柳州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杨应溪在向客人介绍簸箕画。(图片由竹韵香溪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有限公司提供)

  80后的杨应溪是三江县地地道道的侗族姑娘,是三江县竹韵香溪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第一个把三江侗族农民画从纸上搬到竹制品上。在她的带动下,传统农民画通过产业化发展焕发出旅游特色商品新生机,促进了当地贫困户居家就业,脱贫致富。

  辞职下海 自主创业

  2007年8月,在外地打工多年的杨应溪,因为恋家,回到三江电视台做起了播音员主持人。由于家境困难,没有上过大学,文凭低,单位考试都没有机会参加,十年来在单位里一直是临时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老乡,她认识一位柳州市的画家,指导她利用自己的人脉和优势去发展民族文化,于是她鼓起勇气, 2017年5月辞掉电视台的工作,踏上了个人的创业之路。

  2017年7月,杨应溪创办的侗族农民画艺术馆正式开馆营业,刚开始由于她从来都没有经商的经历,也不懂得画画的艺术,遇到了资金的瓶颈和创业的艰难。她聘请几名农民画师创作簸箕农民画,每个作品都是按照每个簸箕40厘米60元、60厘米120元、120厘米700元的大小不等的价钱给画师。由于没有技术与监督,不懂艺术的她,任由农民画师自由发挥,但画出来的作品,线条粗糙,没有艺术感,很多画都卖不出去。

  创业有道 产品畅销

  “光投资没有收入,怎么办?我开始放下手上的工作,请教当地有名的农民画家,让他们帮我出谋划策,也带画师一起去外面学习。”杨应溪告诉笔者。经过三个月不懈的努力,她和她的画师们不断学习摸索,簸箕画创作水平不但有所提升,还归类推出高山鱼稻、采茶、月也、国宝、12生肖系列簸箕农民画,受到很多游客的欢迎。

  作为农民画的衍生产品,簸箕农民画既富有艺术性,又很实用,这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一上市就吸引了商家和游客的眼球,成为三江畅销的旅游产品。2017年年底,杨应溪推出的簸箕农民画成了柳州特色旅游商品十大创新品牌。有12幅作品被区民族博物馆收藏,作品远销北京、深圳、南宁和新西兰、德国等地。杨应溪还结合本地旅游产业,与旅行社合作,先后接了十几个农民画体验团,名声不断壮大。2018年4月,杨应溪与广西科技大学签订校企实训基地协议,让97名学生到三江体验创作簸箕农民画。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杨应溪的侗族农民画艺术馆被柳州市文体新广局授予三江农民画生产性保护示范性基地,并在旅游景区丹洲镇丹洲村、林溪镇冠洞村打造了两个簸箕农民画销售点。

  做大产业 带富乡亲

  “我还想不断壮大自己的团队,把簸箕农民画产业做大,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创业致富。”杨应溪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帮助贫困户居家就业,她聘请了古宜镇双腿残疾竹编师傅侯安宝编制竹制手工艺品,让其每个月有上千元的收入;免费培训林溪镇程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乃师智、独峒镇弄底荣丽珍等5名贫困户画画,收购他们的作品,让他们居家就业也有收入;同时她还结合三江县“两茶一竹”产业,在竹子上来做文章。今年6月联合县总工会在独峒镇举办竹制品编织培训,全镇40多名农民画爱好者参加了培训,其中有10多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应溪还举办簸箕农民画创作培训班,扩大簸箕农民画队伍,提高其艺术水平。

  目前,杨应溪正在申请竹编手工扶贫车间,努力让更多的贫困户加入她的团队,带动贫困户竹农真正把竹子变成钱袋子,形成产业链一条龙服务,从加工到销售同步进行,把簸箕农民画做大做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通讯员 龙晓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