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02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谭仁林 杨爱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高东风是河池日报记者,是1981年参军的一名老兵。退伍多年来,他不忘军人本色,积极参加各项拥军优属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曾被评为河池市优秀复员退伍军人、河池市直机关优秀党员、河池市人畜饮水大会战先进个人。他连续10年在河池日报社采编人员年度绩效考评中排名第一,先后有1000多篇(幅)新闻作品被多家中央、自治区级以上媒体刊发,多篇新闻作品获中国地市报、中国少数民族报业和广西新闻奖。

  高东风(右)在采访抗战老兵丁胜芝。

  用作品讴歌革命老前辈

  河池是革命老区,生活着很多红军老战士、抗战老兵。为了让更多的人牢记历史,尊崇革命老前辈,高东风奔波在县乡村屯、大山深处,寻访这些老兵。

  为了寻找老兵的线索,高东风多次到市、县档案馆和民政局优抚办查找历史资料,确认老兵身份,核实老兵住址,先后采写了《身经百战 赤胆忠心 ——记参加过百色起义的107岁红军老战士韦贞江》《103岁失散老红军晚年的幸福生活》《宜州老兵陈兆国:经过抗战洗礼保家卫国》《抗战记忆:侦察英雄丁胜芝的传奇人生》等数十篇新闻作品,热情讴歌了革命老前辈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也赞美了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关注老兵健康、呵护老兵生活的感人之举。

  高东风积极组织青少年学生、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关心、慰问老兵,为老兵庆贺生日,邀请老兵进军营、进校园传承革命传统,通过媒体的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唱响了拥戴老兵、拥军优属的主旋律。同时,他还关注现役军人的生活,采写了《战友闯险境战火海的忠实记录者》《苗族军嫂的浪漫情缘》等新闻作品,成为当地驻军官兵喜爱的“专职记者”。因成绩突出,被河池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评为优秀复员退伍军人;撰写的作品《103岁失散老红军晚年的幸福生活》荣获河池市“纪念延安双拥运动70周年”征文比赛二等奖;创作的《向抗战老兵致敬》摄影专版荣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媒体突出贡献奖。

  酷暑进军营挖掘“典型”

  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指示精神,宣传广西儿女建功军营的先进事迹,2018年6月底,高东风利用公休假期,顶着高温天气,用7天时间奔波5000多公里,先后深入北京丰台、山东东营、湖南郴州和区内南宁、崇左、北海等地军营,采访了一级军士长陈仲光,二等功臣黄昌贤、韦飞龙,三等功臣石邦雄、贺聪等献身军营的典型人物,与他们一起酷暑下练兵、在科学院所观看高精端武器的维修保养等,并把他们忠于职守、创先争优、刻苦训练、献身国防的先进事迹通过人民网、光明网、广西新闻网、当代广西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多年来,高东风与当地驻军及武警部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与部队官兵畅谈部队建设,融入部队的训练、生产生活中。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了新时代军人的风采,展示了新时代军人的新风貌,促进了军民关系的和谐发展。

  同时,他还把目光对准了那些从部队转业、退伍军人群体,先后采写了《仫佬族退伍军人自主创业成“鸽子王”》《退伍军人助农增收“扛大梁”》《创业路上奔忙的老黄牛》等充满正能量的新闻作品,展现了退伍军人在社会生产、脱贫攻坚、产业创新、电子商务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高东风(右)在军营与军人互动

  爱岗敬业“退伍不褪色”

  高东风是经过部队“两用人才”建设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他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从一名基层部队的业余通讯员转型为专业媒体记者。

  多年来,他不忘部队的培养,退伍不褪色,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高质量、超额完成报社规定工作任务的同时,高东风还先后有1000多篇(幅)新闻作品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政府网等国家级媒体和《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等媒体刊发,其中,很多作品是宣传退伍军人创业故事、现役军人美好爱情、部队官兵酷暑练兵等方面的内容,为宣传河池、宣传广西、讴歌军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河池市复退军人爱岗敬业、宣传拥军优属的一面旗帜。2017年5月,高东风荣获中国地市报杰出摄影记者提名奖,是河池日报获此殊荣第一人。(谭仁林 杨爱艳)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拔萝卜的萝卜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