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韦明正辞去自己公司的职务,创立全国首家以扶贫为主题的产业园——广西“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目的是把全区贫困村特色农产品纳入这个平台,推动扶贫产业发展。
2015年春,韦明正提出建立一个以民营企业家为核心的专业平台,让企业和贫困村无缝对接起来的建议,得到自治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半年筹备,广西“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在南宁市西乡塘区成立,首批400多家区内外企业签约进驻。
为何叫“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韦明正说,全区5000个贫困村已经实现“第一书记”全覆盖,企业将项目推介给“第一书记”,并负责产品回购和销售,可以一揽子解决以往贫困村产业扶贫资金不足、市场不熟、销路不畅等问题。
韦明正说服原来公司的股东,投入资金负责扶贫产业园日常运营;请23名生鲜企业负责人来产业园做义工,签约聘请30多名农科博士硕士担任产业园顾问。同时,他决定不要政府1分钱补贴,而且还规定进驻产业园的企业也不能要。
刚开始的时候,韦明正遭到不少朋友的劝阻。
“老韦,你干的是政府的事啊。”
“自己干就算了,还绑上企业,这么‘忽悠’,看他怎么收场。”
面对种种非议和质疑,韦明正没有退缩,而是通过行动来证明企业深度参与产业扶贫的可行性。
2015年底,全州县蜜桔滞销。获知消息后,产业园立即成立“全州蜜桔救市组委会”,全区500多家企业第一时间响应,连夜驱车赶赴全州采购。前后18天,从该县采购回来的3750吨南丰蜜桔被认购一空。
今年年初,一些地方发生禽流感疫情,南宁良庆区大塘镇那造村一贫困户200只土鸭滞销。该村“第一书记”联系到产业园,驻园企业广西卖鸭郎农业有限公司立即接单,并以高于市场价下单。
今年6月,天等县向都镇定明村桂花梨滞销,又是产业园振臂一呼,解了困局。
这样的“救市”行动,自扶贫产业园成立以来已多次上演。
南宁市武鸣区陆斡镇忠党村的香米稻田、“花甜糯”玉米等,通过产业园平台“吆喝”销售额近100万元。今年7月9日,通过韦明正牵线,建行在该村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点,走出一条银企村携手脱贫攻坚的新路子。目前,像忠党村这样的贫困村,产业园已对接覆盖1000多个。
去年,经扶贫产业园推荐,天等县引进广西春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吸引600多群众户参与辣椒种植,其中贫困户420多户,全县辐射种植指天椒面积达1450多亩。
如今,走进扶贫产业园,“一县一厅”展厅展示各地小有名气且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园内还专门设立了电商街,汇聚了广西区内外多家知名电商企业,专门为扶贫农产品做线上电商交易,有效地把广西扶贫农产品进行品牌包装行销全国。
韦明正还别出心裁地在产业园举办“庙6”簸箕宴美食活动,每周六开展贫困村专场活动,至今已开展60多期,吸引2万多名群众参加,成了“第一书记”推介贫困村特色农产品、扶贫产业项目的良好平台。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桂区]召开贫困村脱贫摘帽工作推进会
12月5日,平桂区召开贫困村脱贫摘帽工作推进会。区委书记赖春忠强调,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完成今年脱贫摘帽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详细】
岑溪第一书记李昭明:谱写贫困村脱贫摘帽赞歌
现年27岁的李昭明,是岑溪市民政局的一位年轻党员干部,2013年参加工作,201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去年3月,只有3年工龄和2年党龄的他,由于工作非常出色,被选派到该市三堡镇蒙奇村担任第一书记。 【详细】
[西林县]半数贫困村有了集体经济
11月21日,百色市村集体工作现场会在西林县召开。西林县今年先后探索出资源开发型、盘活资产型、产业带动型等模式,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百花齐放”:目前在全县97个村(社区)中,已有村集体经济的有52个,占总数的53.6%,41个贫困村均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 【详细】
贵港360名第一书记深入贫困村宣讲
“小康梦是幸福梦,人民心愿在其中。山歌唱给十九大,情更深来意更浓。”11月10日,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江兴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100多名群众正在认真聆听该村第一书记胡洪鸣宣讲十九大精神。听了宣讲后,村民黄美秀、李春燕脱口唱起壮族山歌。 【详细】